2023年1月,2023年廈門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服務活動啟動。各區、各單位紛紛動身,摸底鄉村需求,立足自身特色,精心策劃組織,將優質服務送下鄉,掀起了一輪又一輪下鄉熱潮。近期,各類專家進村,送來了文化、科技、衛生禮包,深受村民喜愛。
農技專家在田間為甘蔗“把脈診病”。
金蓮陞高甲劇團走進后溪鎮溪西社區,為村民獻上《春草闖堂》。
市家庭發展事務中心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走進后垵村開展服務。
及時雨
農技人員為甘蔗把脈開方
盡心助力種植戶春耕備耕
3月氣溫回升,甘蔗進入了快速生長階段。日前,在“甘蔗村”——同安區大同街道田洋村,市科協科技志愿服務小分隊、同安區科協的專家們給甘蔗種植戶們送上了一份及時又實用的“甘蔗種植知識大禮包”。
田洋村的甘蔗名聲在外。2022年,全村甘蔗種植面積200多畝,畝產可達6000公斤,每畝產值4萬多元。今年,田洋村還啟動了甘蔗春耕計劃,主要種植黃皮果蔗,預計種植面積近300畝。
針對當地種植特色和村民需求,科技服務小分隊特別邀請農技專家進村,采用理論授課和實地授課相結合方式,對村民們指導。在甘蔗田里,專家們現場為甘蔗苗“把脈診病”。在發現甘蔗苗有枯心情況后,市農技協專家組成員楊森山用手撥開,一些蟲蛹、輕微病害癥狀映入眼簾。
“甘蔗葉也有些病害,水肥管理等方面也不是很到位。”楊森山建議種植戶做好病害和蟲害的預防與防治,并開出了“藥方”;在水肥管理上,楊森山則建議種植戶們用些水溶性肥料,促進甘蔗的早生長快分蘗。在種植戶們看來,這樣針對性極高的指導,堪稱甘蔗種植的“及時雨”。
這次下鄉,專家們“關照”了甘蔗,也為農戶們的水稻種植提供了一些專業指導。本次服務活動主要以春耕備耕為主題,對春耕農資儲備、綜治,農技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農作物種植及病蟲害防治、鄉村振興等工作進行了專業指導及相關宣傳,吸引了村里50名種植戶參與。此外,服務小分隊還通過有獎答題、科普材料發放等向村民普及各類知識。
高水平
劇團進村演出經典劇目
讓戲迷感受高甲戲魅力
近日,由福建省文聯、省文旅廳共同主辦、省戲劇家協會承辦的第十六屆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決賽結果出爐。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再獲佳績,多名演(奏)員獲獎。本月,這個高水平的本土劇團將惠民演出送到了后溪鎮多個村居。
3月21日、23日,劇團將經典劇目《春草闖堂》送進了后溪鎮港頭社區、溪西社區。該劇講述的是丫鬟春草為保護自家小姐和義士,守護正義,闖堂辯理的故事。該劇佳偶天成的結局和丫鬟春草不畏權貴、守護正義的正能量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3月22日,后溪鎮二農社區的居民也在家門口的戲臺欣賞到了劇團同樣精彩的演出。這次,劇團帶來的劇目是《飛龍入宋》。劇中,西遼飛龍公主欲報夫仇,喬裝打扮混進京城,通過計謀行刺狄青未遂,最終自刎。演員們傾情獻演,讓村民們一睹專業劇團之風采。
記者了解到,作為閩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高甲戲擁有一大幫戲迷,尤其受老年人喜愛。過去,農村雖有各類民俗演出,但專業院團演出并不多。近年來,廈門積極開展“三下鄉”活動,專業文藝院團積極參與,將經典劇目、創新劇目送下鄉,老戲迷們終于有機會感受戲曲現場,與戲曲明星們面對面。劇團每到之處,戲迷們總是早早就自帶板凳入座,耐心等待開場。
金蓮陞高甲劇團向記者介紹,劇團計劃于4月中下旬再走進后溪鎮后垵村、英村社區等,繼續將充滿“閩南味”的劇目帶給戲迷朋友。
高質量
專家組團到村民家門口
提供“一條龍”醫療服務
心血管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中醫骨傷科、呼吸內科、兒科、皮膚科等9個科室派出臨床專家、護理人員,組成強大醫療陣容,把服務送到了村民家門口……
日前,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組成下鄉服務隊,走進了集美區后溪鎮東宅村,開展醫療衛生下鄉巡回服務活動。
活動在東宅村黨群活動中心舉行,由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主要開展義診,提供健康咨詢、指導等。醫療隊還特別帶來了降壓、降糖、消炎、抗過敏、抗感冒等常用藥物以及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科普手冊。來自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促進處的志愿者們則向村民們科普了衛生保健、農村常見病預防、各種慢性病防治、胃腸道疾病預防及春季常見傳染病的防治等衛生常識。據悉,本次義診累計服務群眾80余人次,發放藥品對象200余人次,藥品累計價值約2000元,發放科普宣傳材料500多份和干預品200份。
記者了解到,自2023年“三下鄉”服務活動啟動以來,市衛健委醫療衛生下鄉服務的足跡已經覆蓋后溪鎮黃地村、三興社區、巖內村等。活動中,各醫院立足當地村民需求和醫院專業特色,送上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在后溪鎮最偏遠的黃地村,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帶來了一條龍服務——問診、開處方、發放藥品,醫院還特別安排了輸血科提供化驗血型服務;在三興社區,廈門市第三醫院副院長許文勇帶隊“出征”,為村民開展了健康咨詢、血壓血糖測量、乙肝表面抗原篩查等工作;在巖內村,廈門市康復醫院帶來了白內障篩查、中醫理療等服務;在后垵村,市家庭發展事務中心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的志愿者和醫療專家根據村民情況提供了一對一的康養建議及就醫指導。(廈門文明網 文/圖 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