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2日訊(福建日報客戶端·新福建記者 季亞軍 張哲昊 通訊員 馮淑芳)19日,“真寶貝”嵐臺融合宣講活動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探源教育基地——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舉辦。活動以“學習二十大精神·共畫嵐臺同心圓”為主題,旨在引導干部群眾更好地領悟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偉力和實踐偉力,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把握方向、提升能力。
活動現場,宣講員們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講述了文化遺產保護、文旅融合發展、新時代基層警務改革、社區基層治理等方面的觀點實踐,引得觀眾掌聲不斷。
“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與兩岸旅游文化的交流發展,我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靠著對旅游文化的熱愛和對兩岸交流的使命感,我認真努力做好每件事,把平潭的美好和機遇分享給更多的臺胞朋友。在這里,只要能夠不忘初心,就能踏實逐夢。”說到和平潭的緣分,臺胞王佩琳有感而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戰略部署。對此,實驗區公安局警察公共關系處副處長王尚可結合自身經驗,講述了如何用“警察藍”守護平安嵐。“去大廳辦理業務,發現有的窗口人滿為患、有的卻門可羅雀,如果一個民警能通辦所有業務,那該有多好呀。憑借‘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干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平潭公安推出‘全島通辦 一窗辦好’改革舉措,為群眾節省了時間和成本,助力打造‘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的便利平潭。”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我們迅速成立了‘銀齡宣講隊’,邀請5名離退休干部黨員擔任銀齡宣講員,走進群眾家中、街心公園、文化廣場,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結合社區工作實際,海壇片區寶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楊秀鳳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近年來,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召開了一系列交流活動,多途徑、多角度向世界傳播南島語族考古研究,提升南島語族文化解讀影響力,充分、合理地利用并加強考古成果的轉化與傳播,向社會公眾宣傳和展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活動現場,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副院長許桂榮從文化、旅游等方面,闡述了南島語族的起源與發展等知識。
當天宣講氣氛活躍,現場觀眾直呼受益匪淺,大家紛紛表示,將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飽滿的精神狀態,奮力譜寫平潭“一島兩窗三區”建設新篇章。“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積極投身基層各項工作,聚焦民心所向,凝心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上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林海平說。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實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驗區黨工委宣傳與影視發展部主辦,平潭綜合實驗區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蘇平片區上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