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5日訊 近年來,漳州市龍文區人民法院以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為契機,充分發揮“紅色引擎”作用,統籌推動“黨建+文明創建”雙向提升,通過抓教育亮“底色”、強服務提“成色”、樹典型壯“特色”三色融合,繪就出一幅組織強、服務好、品牌優的文明“新畫卷”。
堅持黨旗領航,擦亮文明“底色”
“您好,請跟我來!”在一次安檢任務中,龍文法院司法警察大隊政委林曉惠見一名當事人拄著拐杖吃力地從輪椅上站起,便趕忙上前攙扶,為其打開無障礙通道,引導其快速抵達訴訟服務中心。
善舉雖小,卻獲得了當事人及其家屬的高度贊揚。
“作為黨員,只有率先加入文明創建行動中,才能輻射帶動更多人成為這場行動的主角。”林曉惠說,她始終牢記自己黨總支組織委員的身份,伴著熠熠閃光的黨徽,努力讓警務保障工作更有溫度。
黨的領導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龍文法院堅持以旗指向,推動各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干警在文明創建工作中走在前,以帶頭堅定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提升道德修養、帶頭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四個帶頭”為主要內容,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活動日等黨的組織生活為有效方式,推動黨建工作與文明創建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多年來,該院立足本土豐厚紅色資源,發揮紅色教育功能,讓紅色精神浸潤廣大黨員干警的心田。黨員們積極開展“收看一集紅色影片、研讀一本紅色書籍、分享一個紅色故事、學唱一首紅色歌曲、打卡一次紅色基地、重溫一次入黨誓詞、交流一次學習心得”的“七個一”教育活動,真正讓愛國主義精神在“紅色課堂”傳承弘揚,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
以黨支部為單位,黨員們在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和五一、國慶、烈士紀念日、國際志愿者日、國家公祭日等重大節慶紀念日期間,走出機關大院,走進紅色紀念場館,走近人民群眾,先后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五場,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拓展志愿服務,提升惠民“成色”
“紅帽子”“紅馬甲”“紅綬帶”……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龍文法院精心組建的一支志愿者隊伍成了街頭巷尾流動的風景線。
其中,漳州市優秀共產黨員、該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陳婧怡是格外靚麗的一抹“紅”。她積極加入全省基層宣講品牌“福小宣”,深入掛鉤社區、工廠車間、校園課堂,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十二場次,把黨的“好聲音”送進千家萬戶。
為聚焦群眾關切、回應民生需求,該院抓實抓好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持續深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員干部雙報到”“司法六進”等活動,努力構建城鄉一體、縱橫交織、星火遍布的志愿服務矩陣。
在云洞巖、閩南水鄉等熱門景區,民事審判庭法官通過懸掛橫幅、提供咨詢、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景區游客普及法律知識,解答民法典中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大力倡導文明出行、文明旅游。
在交通巡回法庭,立案庭法官每星期到場審理案件,2021年來審結、執結道路交通責任糾紛案件240件,涉案標的257萬余元。同時在庭外積極開展“開文明車,行文明路,做文明人”宣傳活動,通過解讀典型案例再現了超速行駛、疲勞駕駛、未系安全帶等違規違法行為所引發的交通事故場景,敲響交通安全警鐘。
在養老院、老年大學等場所,榮獲“全國老年維權示范崗”稱號的朝陽法庭的法官們也在奔忙著。他們通過現場答疑、一對一講解等方式,幫助老年人甄別養老詐騙常見騙局,切實守好“錢袋子”。
一聲聲親切問候,一次次溫暖幫扶,令司法惠民的成色更足。
龍文法院以“微實事”撬動“大民生”,不斷優化志愿服務清單,形成科學化、系統化、常態化的公益服務體系。全院各部門結合自身崗位特點,大力開展“崗位踐新風、文明見行動——我為新風正氣福建‘名片’代言”活動。黨員們利用業余時間深入轄區、掛鉤社區開展扶貧濟困、文明勸導、移風易俗、生態文明、普法宣傳、疫情防控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30余場150余人次,傾力架起黨群“連心橋”。
推動典型培樹,壯大品牌“特色”
日前,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龍文法院“小苗法庭”開庭。獨特的集“書·樹·人”三造型于一體的法庭設計,為肅穆的庭審現場添了份溫馨。
“一個孩子就像一株小苗,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呵護。”該院家事審判庭庭長嚴淑珍介紹道。
這項法庭設計為全國首創。自2013年起,龍文法院就針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按照“扶苗”理念,在軟硬件上均進行了創新。“小苗法庭”以被告人為視角,審判臺呈“樹苗”造型,兩側旁聽席猶如上托的雙掌,象征未成年人如幼苗般需要全社會用心呵護;從法官的視角看,審判臺則呈現“人”字形,它時刻提醒法官牢記“挽救孩子,就挽回了人生”的審判觀念。法庭的被告人席做成書本形狀,代表著少年法庭不僅是審判殿堂,更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感化、挽救的人生課堂。
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少年司法則是國家法治進步和司法文明的重要標志。龍文法院家事少年審判庭從無到有,從開拓探索到深耕實踐,已擦亮多個“金字招牌”。它首創“六個一”青少年法治教育機制,建成全市首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聯合7家單位共建漳州市龍文區家事及涉少訴訟多元解紛聯席會議,先后獲“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全省法院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并被確定為“2023—2024年度全國維護青少年權益崗創建單位”。
這只是龍文法院典型培樹的一個縮影。該院深化和拓展“1263”機關黨建工作機制,推進“一抓三延伸”黨建模式,實施好“一法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行動,充分發揮家事少年審判等黨建工作品牌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各黨支部爭先創優的意識。
該院與區建設局聯合成立全省首個建設工程糾紛訴非聯動調處中心,形成多元化解合力,成功訴前化解糾紛125件、涉群體性糾紛11件,高效調處一起建設領域涉眾型糾紛,為706名工人討薪870萬元,獲新華社、福建日報等媒體報道點贊;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參與步文街道錦繡社區聯調聯治辦公室創建,建立健全物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有效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充分發揮破產審判救治功能,對具有發展前景的危困企業積極適用破產重整程序,全力推進涉案金額近百億元的“萬嘉世貿”和“海峽物流城”案件破產重整計劃規范執行……
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龍文法院持續畫好司法品牌“幾何圖”,以品牌推動黨建,以黨建引領文明,以文明促進發展。三年來,龍文法院共有28個集體、71人次受到表彰,該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優秀法院”。(龍文區委文明辦 龍文法院 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