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首個“全國生態日”
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湖州舉行。活動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包括開幕式、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布會、生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綠色低碳創新大會等內容。(來源:中工網)
今年的8月15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生態日,這是我國在生態文明領域的綜合性活動日,意義特殊重要,再次體現生態文明建設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這有利于在新征程中,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推動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進一步走向國際社會,有利于中國更好參與全球環境和氣候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良好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離開綠色環保的發展,既不符合新發展理念,更談不上高質量。因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文明衰落的例子比比皆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所以說,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做不說,置身事外。”生態環境保護責無旁貸,要把生態意識、環保意識成為全民共同的價值理念,要把保護生態環境切實轉化為全民自覺行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只有讓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內化于心,最終才能外化于人民群眾行為習慣。政府要積極通過提升宣傳教育力度、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等方式,不斷推動綠色發展新理念深入人心,使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成為人們的一種行為準則。
保護生態環境人人可為。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然而,只有政府行為、沒有公眾參與,保護環境的目標依然難以實現,從理念認同走向行動參與,其實并沒有多難,在生活中外出自帶購物袋;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及時關水、關電;少用一次性用品……這些看似與保護生態大環境的每個小行為,但只要乘以14億多人口數,就能迸發出強大合力。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則未來可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久久為功,讓我們一起做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踐行者,一起來為生態環境保護盡一份力量,鍥而不舍、馳而不息,一定能讓生態環境更美好。(寧化縣委文明辦 張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