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7日,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開展。這期間,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宣傳網絡安全領域重要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國家標準,掀起全社會宣傳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學習推廣網絡安全技能、聚力共筑網絡安全防線的熱潮。
互聯網時代,幾乎是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無事不網。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吃喝玩樂,“掃碼支付”“在線教育”“共享出行”“獲取信息”……網絡空間早已成為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但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
當前社會信息化“雙刃劍”效應突出,互聯網將信息“一網打盡”的同時,也暴露出網絡安全的脆弱性。其主要表現:網絡謠言、虛假新聞、網絡暴力、網絡詐騙、隱私侵權等網絡倫理失范現象有待治理,“飯圈”文化、流量至上、低俗網絡直播等一些網絡不和諧的音符,污染網絡環境,也擾亂了社會秩序,損害了互聯網的形象,引發互聯網業界尤其廣大公眾的不滿。因此,網絡是把“雙刃劍”,安全使用最關鍵。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網信部門、文明辦始終秉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根本原則,堅持嚴的主基調,刀刃向內、提純去雜,從深入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到“五個一百”“中國好人”“爭做中國好網民”“中國好人”評選活動,再到持續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網絡安全宣傳周”……所有這些持續發力的專項行動,蕩滌污泥濁水,讓網絡空間天朗氣清,讓人民群眾在網絡強國中擁有更多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以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共同筑牢安全“防火墻”。尤其是在“人人擁有麥克風”的時代,億萬網民不再是旁觀者、傾聽者、沉默者,而是報道者、評論者、參與者。善待自己的“麥克風”,就要以更大的氣魄、更高的熱情,關注國家、關注社會,感悟奮斗精彩、讀懂偉大時代、激揚奮斗之志、凝聚磅礴力量,讓“麥克風”同向發聲、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凝聚起營造良好網絡生態強大合力,筑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安溪文明網 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