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國家進步、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chǎn)。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同全國婦聯(lián)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diào):“要講好家風故事,引導廣大婦女發(fā)揮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營造家庭文明新風尚。”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廉潔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教育領導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注重從優(yōu)秀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中汲取營養(yǎng),開展紅色家風傳承活動,把對黨忠誠納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古人云:“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擁有良好的家風,才能養(yǎng)成清正廉潔的作風。反之,家風不正、家教不嚴,家人之間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就容易突破紀律規(guī)矩的底線,甚至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從近年來查處的大量腐敗案件看,個別領導干部縱容家屬在幕后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jīng)商謀利、大發(fā)不義之財。將自己從政多年積累的“人脈”和“面子”,用在為子女非法牟利上的有之;“捆綁出事”“結(jié)伴被查”,“全家福”毀于“全家腐”的有之,親人之間推諉罪責、反目成仇的有之……所有這些,無不警示我們: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的家風家教,是守護家族長久興旺的神獸;好的家風家教,也是家庭真正的不動產(chǎn);好的家風家教,更是國泰民安的基石。
家風家教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思想指引和行為約束,在循序漸進中提升和保持。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領導干部本身就是家庭的頂梁柱,理應扮演著老師和榜樣雙重身份,既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對于領導干部而言,良好家風既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貪腐的“防火墻”。“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領導干部的家風展現(xiàn)無疑是黨風向好、社風向善的最好催化劑。古有“曾子殺豬”“孔融讓梨”“岳母刺字”等德育故事廣為流傳,今有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留下的好家風代代相傳,所有這些既是我們黨的巨大政治優(yōu)勢,也是中華民族繁榮昌盛不竭的力量源泉。
清正廉潔是為官者的本分,亦是為官者家風的本色。“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于清白耳。”既做百姓官,就不能做有損百姓的事。一方面,要從內(nèi)筑牢廉潔“防火墻”。領導干部要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清白做人、干凈做事,讓“兩袖清風”拂滿一室,讓子女及身邊人在耳濡目染中,養(yǎng)成好德行,傳承好家風,讓清風正氣從“家”出發(fā)。另一方面,要從外撲滅貪腐“導火索”。權力是一桿秤,能稱出領導干部的立場原則和黨性觀念;權力是一面鏡,能照出領導干部是為民謀利還是以權謀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就是要把權力用在為群眾辦實事上面,而不是為自己、為親朋謀取私利,只有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終身奉行“近水樓臺不得月”,才能讓貪腐“繞道而行”,進而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泉州文明網(wǎng)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