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氣象臺“四預警”齊發——同時發布暴雪橙色預警、寒潮藍色預警、大風藍色預警、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我國大部將會出現降溫雨雪天氣。針對因為雨雪天氣而導致快遞時效受到影響的情況,國家郵政局發出消費提示,在業務旺季和低溫雨雪天氣條件下,部分地區快件運輸、分揀、投遞可能受到影響,特別是一線快遞員作業時間長、負荷重、壓力大,請廣大用戶耐心等待快件的送達,給予快遞員群體更多包容和理解。(11月7日《北京商報》)
快遞行業運行高度依賴天氣情況,尤其是一線快遞員處于末端運遞環節,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不僅直接影響配送效率,甚至危及人身安全。近年來,每逢惡劣天氣來臨前,郵政管理部門都會發布相關提示,指導快遞業和一線快遞員做好惡劣天氣下的防護措施,呼吁廣大用戶對快遞員給予更多包容和理解,體現了對快遞從業人員的體恤與人性化關懷。
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適時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快遞業務量達到千億件比2022年提前39天,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是經濟恢復向好的生動寫照。據了解,今年快遞業務旺季從11月1日開始,到2024年春節前夕結束,時長102天。激增的業務量挑戰著快遞小哥的體力極限,惡劣天氣更是增加了投遞難度。可以說,快遞小哥為我國快遞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風里來雨里去”,我們應給予更多理解和“暖心保障”。
首先,需要從每個消費者做起。有網友表示,“雙11”疊加惡劣天氣,快遞晚一點又何妨?當前正處于業務旺季,如果遇上低溫雨雪天氣,我們的快遞可能會出現延遲等問題。快遞小哥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理當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少一些催促和責難。我們一聲“謝謝”就能讓他們倍感溫暖,一句“沒關系”就是給他們最大的幫助和力量。
其次,需要企業多些應對之策。在業務旺季及惡劣天氣條件下,快遞企業應積極優化管理策略,完善防范應對措施。比如,北京一些快遞網點通過新增臨時員工、投放車輛加強作業效率,為快遞小哥發放保暖物資,做好隱患排查;東三省等地一些快遞企業除了發放棉工服、棉手套、棉帽、電動車防風罩等物資外,還給予優秀的快遞小哥一定額外補貼。
同時,還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2021年7月,國家郵政局、全國總工會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著力解決快遞員群體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合法權益問題。各地應不斷創新制度供給,督促企業規范用工管理,強化業務旺季及惡劣天氣勞動保護的監管,絕不能讓快遞小哥們冒著生命危險運遞。
此外,各級郵政管理部門及工會組織應積極引導廣大商鋪、機構、企事業單位,以多種形式為快遞小哥提供幫助,如提供如廁、充電、飲水、歇腳等服務,包括社會力量參與快遞志愿者行動,以緩解業務旺季人手緊缺的矛盾。近日,無錫市慈善總會與無錫市郵政管理局成立暖蜂行動公益基金,為關愛快遞小哥搭建了愛心平臺,其做法值得點贊和借鑒。(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