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國聯通·2023武夷山馬拉松賽鳴槍開跑。全國各地的跑友匯聚于此,用腳步丈量武夷山水美景。武夷廣場、梅溪大橋、市民廣場、茶旅小鎮、桂星公路及蘭湯大橋……賽道中有坐推車的孩童,也有銀發跑者。他們既比拼著競技速度,也比拼著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更比拼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馬拉松長跑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全程約42.195公里,最開始是為了紀念希臘士兵菲迪波德斯,近年來,“跑馬”成為熱詞,馬拉松成功破圈,成為了不少人的運動選擇。
大多數馬拉松賽事的路徑設計上都會突出城市特色,或是濱海、或是環山,在搜索框輸入“最美馬拉松賽道”更是能看到214個相關資訊。不少城市把舉辦一場大型的馬拉松賽事作為打造城市名片的絕佳機會。通常來說,此類賽事能夠吸引近萬名馬拉松愛好者參賽,部分賽事在結合當下熱度,推出了里程更短門檻更低的“歡樂跑”“健康跑”等賽事項目,更是能夠吸引大量普通群眾參與。同時,賽事的舉辦還可以輻射周邊地區,短期內周邊的住宿、交通和餐飲行業營業額都能得到大幅提升。從長期來看,良好的賽事體驗也能夠吸引眾多游客,助推當地的文旅發展。總的來說,馬拉松賽事辦得好,就是一次城市經濟和文化的提升機會。
對于“跑馬”熱度的不斷攀升,除了各大城市的發力,也少不了明星群體的“代言”推動。在馬拉松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耳熟能詳的公眾人物加入到馬拉松比賽的隊伍中來,極大鼓舞了粉絲群體參與其中。當然,對于參與到馬拉松比賽中的年輕人來說,馬拉松是一項展現了競技體育魅力和對健康生活追求的運動賽事。在青山綠水中,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城市美景,用汗水宣泄自己的情緒,在跨過終點線的時刻,漫長的幾個小時與孤寂和疲憊的抗爭最終獲得勝利。隨著馬拉松賽事的普及,活動也帶上了社交屬性,志同道合的“跑友”組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共同分享賽事的體驗。
舉辦馬拉松賽事能夠給城市帶來“流量”,但也要避免盲目跟風。馬拉松賽事的舉辦涉及面廣,對于城市的交通、建設和管理水平都是一次巨大考驗,安全問題和賽事擾民的報道也屢見不鮮,很難“一辦了之”。如何平衡賽事路線規劃和居民日常交通出行需求,如何通過賽事設計突出城市特色等都是主辦城市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對于馬拉松的參賽選手來說,提前為比賽做好訓練計劃,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安排才能更好享受比賽。馬拉松賽事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風口仍待探討,但以賽事為契機,進一步打造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相信城市也將會同馬拉松參賽者一般一步步越走越好。(福州文明網 林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