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食物浪費之風一度盛行。
據統計,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該數字接近中國糧食總產量的6%。對此,我們應大力倡導“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措并舉制止“舌尖上的浪費”。
要在菜品上做加法。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現餐飲浪費,既有分量過多的因素,也與菜品質量與種類單一有關。尤其是一些公共食堂,由于缺乏菜品創(chuàng)新,難以滿足大多數人的口味,因此造成了浪費。無論是公共食堂,還是餐飲企業(yè),要主動創(chuàng)新求變,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和口味,推出更多的特色菜,在菜品種類和菜品味道上下功夫。
要在分量上做減法。人們在外出餐飲過程中,因為菜品分量過多,導致浪費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各地要鼓勵餐飲業(yè)推出各種“小份菜”“小份面”等,在食物克數上減量,讓顧客能夠在價格、服務不變的情況下,按需點餐、適量點餐。
要在政策上做乘法。如何才能引導餐飲企業(yè)主動調整轉變,既要宣傳引導,也要制定行業(yè)標準和出臺政策激勵。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已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一些地方針對網絡平臺點餐浪費問題,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為參與“小份菜”“小份飯”供應的商戶提供流量支持,對消費者綠色消費行為給予鼓勵性補貼,起到了好的導向作用。
要在法規(guī)上做除法。針對食品浪費問題,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法規(guī)施行兩年多時間以來,食品浪費得到了有效遏制。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浪費食物不僅僅是道德問題,還會涉嫌違法。無論是對于餐飲企業(yè),還是普通民眾而言,都起到了好的規(guī)范作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jié)約,人人有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覺行動,變“要我節(jié)約”為“我要節(jié)約”,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踐行勤儉節(jié)約美德。 (三明日報 張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