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彩禮一直是一種禮俗也是一種文化,它是婚姻締約雙方表達意愿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不是制度,也不是一種強制性約定,而是締約雙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著眼長遠,量力而行,共同營造一種幸福美滿歡樂祥和的婚禮氛圍。然而,一個時期以來,“天價彩禮”“大操大辦”不僅扭曲了年輕人的愛情與婚姻的本質,也破壞了很多美好姻緣,這種不良風氣的蔓延已經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诖?,全國各地以婚俗改革為抓手,將移風易俗作為事關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來抓,創新工作形式,狠剎婚禮中出現的陳規陋習,多措并舉倡樹文明健康、科學理性的婚戀新風,營造健康文明的婚嫁環境,真正讓彩禮回歸美好意蘊。
為“愛”減負,讓彩禮歸于“禮”,既是得民心、順民意的“惠民工程”,也是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減負工程”。首先要把推進婚俗改革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建立統一的領導工作機制,讓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及村民自治等“三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其次要在尊重民族和區域風俗習慣的前提條件下,深入研究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的形成原因,運用正反兩方面典型,加大傳統婚禮習俗宣傳;再者要在基本實現“村規民約”全覆蓋的基礎上,針對突出問題建立抵制和約束性內容。各地不妨以“試點先行、典型引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以點帶面、全面覆蓋”的“頭雁效應”,或“以點豐富面、以面支撐點”的“磁場效應”,努力營造出“學先進、趕先進、當表率”的社會濃厚氛圍。
為“愛”減負,讓彩禮歸于“禮”,既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也不能僅靠舉辦兩場集體婚禮“走過場”“做虛功”。一方面,要把治理陋習與轉變觀念結合起來,不提不切合實際的治理目標和要求,不給基層和農民群眾增加負擔。尤其是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細化治理事項,安排好整治計劃,雷厲風行推進整改舉措,確保專項整治落實落細落到位;另一方面,要從群眾“愿接受、易實施、能見效”的問題入手,用好正反典型,拿出“繡花針”功夫,找準“落針點”、練好“技術活”、織細“干群網”,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理解與支持,讓基層治理工作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為“愛”減負,讓彩禮歸于“禮”,既不能停留在“紙上”,也不能停留于在“嘴上”,還需有效的獎罰分明的機制強支撐。正如不少地方也一直提倡的“零彩禮、低彩禮”集體婚禮那樣,要積極把握好創新和傳承的關系,既要堅持好經驗、好做法,又要取長補短、探索最佳實踐,著力構建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獎懲機制”,選樹一批索要“天價彩禮”和自覺抵制高價彩禮的家庭典型,讓正反典型為破解高價彩禮鳴鑼開道。在筆者看來,當越來越多的人趨向于良好的新風尚,那么,舊的不良習俗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慢慢取代了。
美好的愛情,美好的婚姻,人皆向往??伞疤靸r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已把愛情和婚姻推向了深淵。讓婚姻始于“愛”,需要男女雙方真誠付出;讓彩禮歸于“禮”,則有賴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愛”減負、讓彩禮歸于“禮”,往小處說,是對美好婚姻的祝福,往大里講,也是對社會文明的守護。大力倡導“零彩禮、低彩禮”,婚事新辦、喜事簡辦,也需要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從自家做起,從自身做起,以實際行動,自覺抵制高額彩禮不良習俗、變相買賣婚姻,讓健康、節儉、文明的婚嫁觀念蔚然成風。(泉州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