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華文明講壇第三講在武夷山朱熹園仁智堂開講,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社會學系博士生導師渠敬東作題為《士大夫的山水藝術》主題講座。
“中國文明始終以政統和道統的雙重體系而發展,而山水系統則是承載道統的本體構造。”講座中,渠敬東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生動地向聽眾講解了山水是如何成為天地秩序的文明媒介,又是為何成為中國士大夫的精神載體。“屢借山水,以化其郁結”,中國士大夫作為山居者,在自然山水中修身養性,汲取創作靈感和素材,保持著自己的人生追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渠敬東引用郭熙、王維、蘇軾、王羲之等中國古代著名士大夫的詩歌、字畫作品,重點講述了中國文明如何一步步進入以詩文書畫為載體而傳承、守持和弘揚道統的時代。
中華文明講壇一月一講,是南平市以武夷論壇為平臺,發揮中華文明武夷研究院作用,舉辦系列聯培、聯研、聯講活動的一部分,旨在在學思踐悟“兩個結合”中,堅定文化自信,以時代精神激活優秀傳統文化活力。(閩北日報記者 林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