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24日訊 “宣講隊來了,今天講暴雨后衛(wèi)生防疫知識!”6月21日,在武夷山崇安街道清獻社區(qū),崇安街的一處餐館里傳來一聲吆喝,附近的餐飲商家都被吸引了過來。
原來,暴雨期間,崇安街部分沿河商鋪被淹,該餐館店主老張為如何科學消殺頭疼,便找上了“社區(qū)大媽”李姐求助。李姐了解情況后,立即向崇安街道理論宣講隊“點單派件”。
“洪災過后,受污染的環(huán)境和水源極易滋生細菌,房屋清潔時,要先將物品進行分類。”崇安街道全民健康網格員蘭凌云化身理論宣講員,“餐、飲具清洗后首選煮沸消毒,也可使用消毒劑浸泡消毒……”
今年以來,崇安街道創(chuàng)新打造“崇安說理”理論宣講品牌,堅持品牌、內容、隊伍、方式“四融合”,通過“社區(qū)大媽”“快遞之聲”“環(huán)衛(wèi)說事”“商會理事”“送技下鄉(xiāng)”等多元載體,問需于民、對口點單,分類定制“宣講菜單”,招募授牌宣講員27位,在大街小巷、公園廣場、店鋪商戶、田間地頭等最貼近群眾的地方開展理論宣講,讓理論宣講“活”起來,把道理說進百姓心里。
暴雨過后,“崇安說理”宣講隊還安排宣講員、高級農業(yè)經濟師林秀美來到松凹村,在受災農場宣講恢復農業(yè)生產的注意事項和技術措施。
“農田大面積被水淹了,接下來應該如何科學管理?”“被水浸濕的有機肥還能使用嗎?”“政府有沒有政策補助受災種植戶?”宣講現(xiàn)場,村民提出了恢復農業(yè)生產各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林秀美逐一耐心解答。
“理論宣講要從群眾需求入手,實實在在的‘干貨’才是他們需要的。”聽完林秀美的分享,崇安街道松凹村村書記林遠飛感觸良多。“冒熱氣”的宣講陣地,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講出“煙火氣”,真正讓“小宣講”發(fā)揮“大作用”。(武夷山市委文明辦 張筱惜 周安琪兒 陳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