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兼校丁,做飯兼敲鐘。”近日,在南安市蓬華鎮(zhèn)最為偏遠的蕗荇村的路荇小學,校長兼唯一的老師洪明春帶著學校最后僅有的3名學生,舉行了全校最后一場升旗儀式。由于當?shù)卮迕翊罅客獬龃蚬ぃ?年前學校僅剩3名女學生,為了讓她們完成小學學業(yè),已在該校任教29年的洪明春決定堅守至她們畢業(yè),如今他終于完成自己的承諾。在蓬華鎮(zhèn),還有兩所山區(qū)小學學生未超過50人。蓬華中心小學校長蘇德強說,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學校和老師都會共同努力保障他們的教育,一個都不落下,用知識的火種點燃山村孩子們的夢想。
“不拋棄,不放棄!”這是扎根山區(qū)、扎根鄉(xiāng)村的教師內(nèi)心深處最樸實的信仰、最堅韌的信念。他們當中不少人得益于“教育扶貧”走出大山,在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后,毅然回到家鄉(xiāng)、站上講臺,幫助更多和自己一樣的大山子弟努力追光逐夢;還有很多受到感召的城市高校畢業(yè)生,主動投身山村教育振興事業(yè)。
他們重回或走進大山,是為了讓更多孩子能走出大山。他們的人生逆行,是為了與學生同行,用知識逆轉(zhuǎn)孩子的命運,去見識更廣闊繽紛的世界,去成就更精彩燦爛的未來。他們扎根青山、堅守講臺,用幾代人的接力和傳承,用一個個孩子的成才,阻斷貧困在大山的代際傳遞,讓偏遠山村也能煥發(fā)時代的智慧光芒。
守山為守夢。山村教育異常艱辛,經(jīng)常是一名教師包一個班級甚至是一所學校,不僅每門課程都得自己教,還要當廚師、保姆,工作累、條件差、工資少。更難的是面對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這就對山村教師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給他們父母般的愛,引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樹立自立自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讓孩子們快樂留守、健康成長。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山村教師來說,日復一日地站上三尺講臺,就是在堅守精神家園,在守望大山孩子的未來與夢想,等待破繭成蝶、展翅飛翔。
逆行為逆轉(zhuǎn)。山村教師始終堅守初心,對“袖珍學校”的存在價值深信不疑,認定這里承載著大山孩子的未來,是孩子通往更廣闊世界的橋梁。他們用逆行入山的人生選擇,確保大山孩子受教育一個都不能少、一個也不掉隊,為孩子逆轉(zhuǎn)命運甘當人梯、墊腳石,讓“一人成才,穩(wěn)定一個家庭”成為看得見、夠得著的美好現(xiàn)實。他們?nèi)紵啻骸I心瀝血,只為保留住孩子眼里的光、照亮腳下的路,讓他們走出大山,去外面精彩的世界追求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他們用人生堅守,我們用禮遇尊崇。山村教師放棄城市繁華、走進清苦大山,冷落了家人、溫暖了留守兒童,這種大愛超越了人性,永遠讓我們熱淚盈眶。全社會不僅要關(guān)心大山孩子,更應關(guān)注關(guān)愛這些山村教師,以“城市最高禮遇、最大誠意”致敬。期盼相關(guān)部門出臺更多更實的禮遇優(yōu)待山村教師政策,從拓寬山村教師晉升通道,加大參加中、高級職稱評聘傾斜力度,落實農(nóng)村特崗教師津貼、鄉(xiāng)鎮(zhèn)工作補貼,改善偏遠山村學校教師食宿條件等方面,讓山村教師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顯著增強,讓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教師加入山村教育追光人的行列,讓更多山村孩子實現(xiàn)“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yōu)質(zhì)教育”的夢想。
用我人生逆行,換你命運逆轉(zhuǎn)。愿這份鏗鏘有力的守望與奉獻,能傳遞帶動更多人,把希望和夢想種在需要幫助的特殊群體、困難家庭心里,讓他們的人生更加溫暖而有力量。(泉州文明網(wǎng) 黃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