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歷經磨難而從未中斷,與蘊藏在廣袤土地上、城市文脈中、歷史典籍里的文化傳承密不可分。城鄉歷史文化遺產是保存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文化基因、蘊藏著人民智慧、傳承著千年記憶、養育著一方百姓,是中華民族的鄉愁所依、文脈所系、底蘊所在。(來源:求是網)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文明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歷經滄桑而光芒不減,其根源深植于廣袤的土地、繁華的城市以及厚重的歷史典籍之中。正如古語所云:“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穿越千年風雨,綿延不絕,關鍵在于我們始終珍視并傳承著那些承載著文化基因、蘊藏人民智慧、傳承千年記憶的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好文物,守護文化之根。歷史文物的保護,是文化傳承的首要任務。這些文物,無論是古老的建筑、精美的藝術品,還是珍貴的文獻典籍,都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實物見證,都承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它們一旦損毀或消失,就意味著一段歷史的斷裂,一種文化的失落。因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歷史文物的保護工作。
利用好文物,活化文化之魂。歷史文物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本身的珍貴性,更在于其能夠為我們提供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精神滋養。因此,在保護好歷史文物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積極探索其利用方式,如利用數字技術、虛擬現實等現代科技手段,讓文物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公眾,讓文物“活”起來,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溝通歷史與現實的橋梁,讓文物在傳承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傳承好文物,延續文化之脈。歷史文物的傳承,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關鍵所在。傳承好文物,就是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將那些承載著千年智慧與情感的瑰寶悉心呵護,讓它們在新時代繼續講述著過往的輝煌與夢想。通過教育引導、宣傳呼吁、文化傳播等多種方式,提高公眾對歷史文化遺產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從而讓每一個人自覺承擔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
對待歷史文物,我們只有做到在保護中利用、在傳承中創新,才能共同守護好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讓中華文明的瑰寶得以永續流傳,讓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樹根深葉茂、枝繁葉茂。(中共南平市委文明辦 田建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