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主城區(qū)將再添加一體育場館?近日,一則關于泉州汽車站將改造為體育場館的消息,引發(fā)市民熱議。對此,泉州交發(fā)集團權屬能源集團方面表示,為有效利用場地資源,擬將泉州汽車站、交通樞紐站2號樓部分場地資源規(guī)劃改造為綜合體育運動場館,當前項目仍在招商階段,汽車站、樞紐站的現(xiàn)有主要功能未做大幅改變。
這個消息引發(fā)了我們對于如何有效利用閑置或老化的公共設施以滿足新時代需求的思考。在城市發(fā)展的歷程中,公共設施是城市的“活力線”,承載著城市的日常運轉。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的發(fā)展,一些曾經輝煌的公共設施逐漸老化、退化,甚至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何重新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使之成為城市發(fā)展的新動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泉州汽車站曾是泉州重要的交通樞紐,見證了無數人的來來往往,承載了無數旅客的記憶。由于城市交通格局的變化和人們出行方式的多樣化,它的客運功能逐漸衰退,最終在2020年停止了汽車客運服務。停止客運并不意味著廢棄,停車、充電、辦公等多種業(yè)態(tài)功能一直在經營著,繼續(xù)發(fā)揮著其場地資源的價值。如今,它更是擬進一步變身為綜合體育運動場館,為市民提供新的休閑娛樂場所,這一舉措是對公共設施再利用的一次積極探索。
公共設施再利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能夠節(jié)約資源。在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對舊有公共設施的再利用,可以避免對新的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fā),從而實現(xiàn)土地資源的節(jié)約和高效利用。其次,它能夠保護環(huán)境。相比新建項目,再利用舊有公共設施可以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降低對環(huán)境的破壞。再次,它能夠傳承歷史與文化。許多公共設施本身就是城市歷史與文化的載體,通過再利用,可以保留這些歷史痕跡,讓城市的文化底蘊得以延續(xù)。此外,它還能夠滿足市民多樣化的需求。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市民對公共空間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通過再利用公共設施可為市民提供新的活動場所,滿足其休閑娛樂、文化學習等多方面的需求。
然而,城市公共設施的再利用并非一蹴而就,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挑戰(zhàn)。歷史記憶的尊重與保護,是城市公共設施再利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很多公共設施承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見證了城市的發(fā)展和變遷。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和傳承這些歷史元素,讓它們成為新設施的一部分,為城市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
我們也要關注改造過程的安全性與可持續(xù)性。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不能忽視設施的結構安全和環(huán)保要求。要加強監(jiān)管和評估機制,確保改造過程公開透明、合法合規(guī),并充分聽取和尊重公眾的意見和建議。
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設施再利用項目也是一大難題。公共設施再利用往往涉及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長期的運營維護,單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創(chuàng)新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進來。比如,可以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共同投資、共同運營,實現(xiàn)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泉州汽車站只是眾多城市公共設施再利用案例中的一個縮影。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還有許多類似的公共設施正在經歷華麗的蛻變。比如,一些廢棄的工廠被改造成文化藝術中心,閑置的倉庫被改造成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區(qū)……在未來的城市發(fā)展中,我們要更加關注城市公共設施的再利用問題,積極探索和實踐新的改造模式和運營機制,讓這些曾經的城市地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fā)出新的光彩,為城市的發(fā)展和人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活力。(泉州文明網 曾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