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閩南語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不僅見證了閩南地區文化多樣性形成和發展,也是聯系海峽兩岸同胞情感的紐帶。面對縣域方言保護傳承的現實困境與挑戰,近年來,泉州市鯉城區不斷探索縣域方言保護傳承的路徑。
據了解,鯉城區委宣傳部在泉州市委宣傳部指導下,整合黨政部門、學術機構、學校、社團、社區等多方面力量,圍繞“保護什么、誰來保護、在哪保護、怎么保護”四個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立體聯動模式,著力構建兼具學術性、多樣性、趣味性,可借鑒、可推廣的縣域方言保護傳承體系。
以文脈為魂 深入挖掘方言保護的時代價值
凝共識、集資源,匯聚方言保護傳承合力。立足世遺泉州核心區文化稟賦,借助國家語委機構學術支撐,鯉城區委宣傳部牽頭搭建“泉腔鯉音”閩南語公益自學平臺,與泉州師范學院簽署“活著的古城”閩南方言搶救性保護傳承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匯集政府、學界等多方力量,推動閩南方言保護與傳承,優化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發展的語言環境。
深挖掘、重傳承,探究閩南文化歷史源流。鯉城區委宣傳部策劃制作“《鄉土·鄉音·鄉愁》——世遺泉州的口述歷史”系列短視頻,以時間為軸,梳理世遺古城歷史文化脈絡,專訪閩南文化的親歷者或傳承者,用鄉音在鄉土記錄鄉愁。開展“尋寶刺桐城”線上短視頻講解比賽和展播活動,吸引市民游客用豐富的視角探尋、記錄、展示古城魅力,形成縣域方言保護傳承矩陣。
建機構、促運行,加強閩南方言保護力量。近年來,鯉城區成立閩南語研究會,吸納85名閩南語領域專家、學者、研究者等,深入挖掘鯉城區深厚的閩南語基因,更好鼓勵推動社會面參與閩南方言保護傳承,實現閩南語人才梯隊系統性、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
以活化為要 恢復鞏固方言傳承生態
打造線上學習平臺,“小課堂”發揮“大作用”。鯉城區推出“泉腔鯉音”微信小程序,分設多元課程、互動體驗、語音詞典等三大模塊,通過閩南語誦讀僑批、吟誦古今詩詞等形式,建立起閩南語自學“云上課堂”,既提高市民群眾學習熱情,又有效厚植保護傳承閩南方言的社會土壤。
用好用活各類場所,“小陣地”奏響“大樂章”。鯉城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建+”鄰里中心、文化空間、學校、企業等公共場所,設立“福娃鄉音·閩南方言角”作為“泉腔鯉音”平臺的線下學習點,常態化開展公益大師課、方言角沙龍、講座等活動,將線上平臺資源引入線下陣地,打造公益閩南語自助學習空間。開發“福娃鄉音·泉腔鯉音”閩南語公益自學平臺自助學習機作為方言角的延伸,在鯉城區博物館、旅游景點等區域布置投放,讓市民游客游“刺桐城”、品“刺桐韻”,感受閩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培養文化師資人才,“小人物”組建“大隊伍”。開展閩南語教學師資人才培訓,開設“世遺古城·鄉音裊裊”幼兒園閩南語師資培訓班、“福娃鄉音·泉腔鯉音”閩南方言角師資培訓班等,組織鯉城轄區8個街道建立一批社區閩南語教學師資隊伍,組建大學生鄉音志愿服務隊伍,以推廣閩南語為抓手,通過課堂講授、研學參觀等多種形式,常態化開展閩南文化傳播活動。
以立德為本 推動方言傳承融入“大思政課”教育
文化育人,創新開發校本課程。閩南文化保護傳承中,青少年教育是關鍵一環。鯉城區成立閩南語地方校本讀本編寫工作專班,在絲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師院)指導下,由一線教師和閩南語領域專家組織編寫中小學、幼兒園校本讀本,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打造適應學生學習閩南語的課程體系。鯉城轄區各學校還自發性地長期開展閩南語及以閩南語為基礎的閩南文化課程,深入挖掘世遺古城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閩南語德育教化作用。
活動育新,征集創作閩南歌謠?!叭痔熳⒍?,七分靠打拼”“后生伓打拼,食老無名聲”“站是東西塔,躺是洛陽橋”等閩南俗語、童謠和歌曲中蘊含著深厚的優秀價值觀,在幼兒園、小學的德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年以來,鯉城區舉辦“聲音里的世遺·福鯉桐聲”首屆少兒閩南語歌曲(歌謠)創作大賽,聚焦海絲文化、閩南文化、世遺文化等內容,征集來自全國各地的原創閩南語作品3536首,評選出入圍歌曲9首,制作鯉城區首個少兒閩南語音樂專輯,掀起閩南語作品創作熱潮。
興趣育苗,培養方言學習熱情。鯉城區開辦“泉音有鯉”小小閩南語傳承人公益培養班,面向全區少兒群體招生,課程內容圍繞“府城音”閩南語,通過學習閩南語日常用語、節慶文化、家風俗語等,激發少兒群體對傳統閩南文化、閩南方言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利用閩南深厚文化底蘊培養文明有禮、文化自信、愛國愛鄉的“三有”少年。半年內吸引300余名鯉城“福娃學員”進行線上打卡,收到學員作業3200多份。
以鄉音為媒 用方言交流串起炎黃子孫共情
“搭橋”,提升對臺傳播力凝聚力。鯉城區充分利用對臺優勢,積極建設兩岸方言保護傳承示范區,以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為目標,持續深化對臺文化交流。今年以來,開展閩臺“拳頭、燒酒、曲”煙火氣傳統文化交流活動,舉辦“鯉臺南音大會唱”,充分發揮閩南方言的獨特功能和橋梁紐帶作用,增進兩岸同胞文化認同、情感認同。
“擴面”,增強對外影響力感染力。海外僑胞既了解國際規則,又熟悉家鄉情況,具有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叭货幰簟逼脚_特別開辟《僑批鄉音》欄目,精選泉州籍華僑華人留下的僑批,邀請專家獻聲朗讀,為海外華僑華人呈現發音標準、內容優質、情緒飽滿的鄉音“標本”,喚起共同的鄉情回憶。隨著閩南方言保護傳承項目的推廣,在海外僑胞群體中廣泛使用的閩南語,不僅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提供媒介,也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經貿暢通和文化往來提供基礎性語言支持。
目前,鯉城區已逐步構建起閩南語保護傳承的縣域體系,下一步,鯉城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在縣域方言保護與傳承的道路上深入思考、積極探索,持續推動鄉音活態保護,讓閩南文化傳承久遠。(東南網 鯉城區委宣傳部 施遠圻 張唯 肖宇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