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解決好養老問題日益迫切。
福建省對養老服務事業高度重視,2024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福見康養”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對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作出周密安排。福州市等一些縣市正在開展民辦公助的多種養老服務方式試驗,并有相當的成效。在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全省養老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朝著“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的目標不斷邁進。
老年,從60歲算起直至壽終,可以分為若干階段:60歲至70歲為年輕老人,70歲開始步入中年老人,80歲以上就是高齡老人。
中青年老人中的多數人身體尚健,能夠上老年大學,出外旅游,參加各種娛樂和社會活動,盡情享受晚年的幸福,這是老年人最佳的黃金時期。但是,對于高齡老人,特別是失能老人、孤寡老人,遇到的困難就大多了。
古人言“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生活條件改善和醫療技術進步,可以延緩衰老,因而有人說“人生七十小弟弟,八十不稀奇,九十也容易,百歲有福氣”。
然而,人的生死規律無以改變。多數老年人一過80歲,各種疾病纏身,85歲后很多人個人生活不能自理。失去自理能力的高齡老人,是老年人群中最為脆弱的一個群體,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其人數將會不斷增多。
一個老人安置得好不好,牽涉一個家庭的安定。晚年的生存狀態,也是體現社會文明的標志。對年輕人來說,現在的老年事業,就是他們將來的事業。現在把老年事業做好,就是為他們將來生活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創造一個好的生存條件。所以老年事業是民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對不能忽視。
我國現有的養老方式,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式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等多種模式。其中,居家養老占比高達90%左右。養老服務是一項非常復雜、瑣碎、細膩的工作。以居家養老來說,家庭結構不同,老人智能和健康狀況不同,具體要求也不一樣,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性是煮飯、洗衣、做衛生等日常事務,特殊性是失能老人需要人陪伴看護,照顧的難度和工作量劇增。
在居家老人中,有的人雖然子女在本地工作,卻因工作忙而無法照顧老人,或者子女自身也年老體衰、力不從心;有的人子女在外地或國外工作,更談不上照顧。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更加完善的養老事業和更優的養老服務來支撐。至于那些沒有退休金、社保和醫保的老人,遇到的困難更大,需要民政部門扶助。
辦好養老事業,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力度,集中社會養老資源,加快養老機構建設,并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養老服務單位開展上門服務。養老服務單位嚴格按照與政府簽訂的協議要求,做好居家老人的服務工作,相關企業抓住銀發經濟勃然興起的商機,開發生產適老產品。社會大力倡導敬老愛老之風,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熱心為老人們排憂解難。匯聚多方力量,必能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讓老年人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