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立足資源優勢,做好“漁旅”文章。近年來,祥芝鎮大力推進“漁旅融合”共富模式,推動海洋漁業從傳統“靠海吃?!毕颉巴渡献摺保鶟O旅融合發展方向轉變,形成海陸聯動共富生產線,為石獅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其中,獲評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全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的祥芝鎮祥漁村首當其沖。
祥漁村全貌 石獅日報 供圖
“網紅打卡地” 出圈更出彩
陽光、沙灘、海景、落日……近年來,作為中國第一漁村的祥漁村火速出圈,以“小威海”東大垵這片碧海銀灘的知名“網紅打卡點”為切入點,通過“網紅”景點帶動強村富民“長紅”項目,“漁旅融合”之路結出強村富民的碩果,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網紅漁村——祥漁村的‘出圈’路徑主要有黨建引領規劃、騰出發展空間、量身定制‘妝造’以及深入探索出圈流量密碼等。”據悉,祥漁村以黨建引領作規劃,深入全村每個角落,從墳墓征遷、拆除臨時搭蓋到民宅實施“平改坡”等方針政策,依托特有的依山而建漁村風貌,全面展現漁港風情,不僅完成國道G228線祥芝東大垵段提升改造,紅黃藍三色實線畫出祥芝濱海文旅產業的絢麗色調,更有“小威?!?、轉角咖啡、燈塔公園等共同構成祥漁村豐富的打卡元素。在此基礎上,祥漁村各大網紅打卡點不斷出圈,成為國內外游人旅客心中的“詩和遠方”、頻頻位列線上平臺的泉州旅游景點前三甲等。
東大垵“小威海” 石獅日報 供圖
“網紅”變“長紅” 流量變“留量”
自祥漁村的碧海銀灘成為石獅文旅“爆款”后,祥漁村上下一體,村主干帶頭踐行、全村各個角落吹起文明之風。其中,祥漁村黨支部書記以實際行動踐行移風易俗,帶頭簡化祭拜流程,為后續動遷奠定基礎,騰出項目建設用地;祥漁村老年協會出資定期打掃公廁,并增加三處臨時公廁;祥芝美麗海岸志愿者協會多次組織志愿者打掃景點周邊環境衛生;轉角咖啡經營戶主動發視頻,號召游客不亂扔垃圾,讓這份濱海美景一直美下去;祥漁村委會組織志愿者開展文明勸導活動;安捷祥芝救援大隊和義務救援協會常態化開展岸線巡查,確保游客人身安全,共同營造共治共享新局面……一幕幕令人動容的畫面合力將流量變“留量”。
問海休閑度假 石獅日報 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為打破商業氛圍不足的局面,祥漁村引進“橘若文旅”“來去咖啡”“東大垵茶吧”“轉角休閑餐廳”等項目,建設斗美灣停車場、運營管理濱海流動集市、盤活閑置民宅等項目,讓村民通過經營民宿、擺攤設點、房屋出租等方式,促使漁民“上岸”進而轉型為“店老板”,增加收入。家門口的海景火了,讓世代以漁為伴的祥芝漁民看到“洗腳上岸”的諸多希望,村民紛紛加入“擺攤大軍”,橙汁、魚干、魚丸等擺上小攤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除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外,還帶動周邊海產食品、酒店、餐飲、民宿等發展。
燈塔公園 石獅日報 供圖
賡續“藍色”古韻 唱響“詩和遠方”
祥漁村依托風情漁港,以人文古跡、特色自然風貌為著力點,初步形成休閑養生度假區、休閑漁業體驗區、漁業文化觀光區、海鮮美食品嘗區、鄉村文化體驗線、自然風貌觀光線等集中區域,游人旅客在這里不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更可領略到海洋文化的韻味。
2021年,人民網《泉州記憶:百年百村》欄目就對石獅市祥芝鎮祥漁村進行報道,其中祥漁村的漁港風景、層疊煙墩山以及濱海旅游業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盤山公路 石獅日報 供圖
漁民文化節 石獅日報 供圖
“祥漁村主要設施有祥芝國家中心漁港、燈塔公園、斗美灣環灣步道、盤山公路、煙墩山、東城明代巡檢司遺址、東大垵海灘、斗美宮、清凈寺等,結合祥漁村的‘鄉愁古韻’,每年都引來大量游客?!睋?,祥漁村資源稟賦,以連點成線形成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特色“水鄉漁村”。其中,斗美灣海岸帶集商貿、美食、民宿于一體,成為休閑漁業旅游新景點;煙墩山經過整治,為祥漁村乃至祥芝鎮文旅新景又添一個好去處;獲評“全國文明漁港”、坐落于祥漁村的祥芝國家中心漁港一年一度的開漁節、漁民文化節不僅是石獅市的一張新名片,更是兩岸血脈相連的交流平臺;祥芝斗美宮從1988年至今,每年均有臺胞組團前來謁祖參香,成為臺灣同胞的又一“家的回憶”……千年漁村今勝昔,萬里碧波踏浪來。以漁旅深度融合為發展路徑,祥漁村繪就一幅漁業轉型、漁民增收、漁村興旺的全域共富新圖景,這不僅是祥芝鎮祥漁村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有益探索,更印證了石獅市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實現新突破。(中共石獅市委宣傳部 李芳怡 石獅日報記者 王文豪 李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