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中央一號文件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中指出“深化殯葬改革,推進公益性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持續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辦、厚葬薄養、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完善約束性規范和倡導性標準。”殯葬改革,牽系千家萬戶,關乎民生福祉,關乎社會文明,需要堅持利民惠民導向,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縷縷新風及深深暖意。
完善殯葬服務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殯葬行業要始終保持公益性質,踐行好服務公眾的宗旨。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完善骨灰堂、殯儀館等場所的硬件條件,提高殯葬服務設施及人員的現代化和專業化水平,切切實實辦好“暖心事”。另一方面,要突出便民惠民利民,既完善殯葬政策制度,推進減項降費優服務,減輕殯葬負擔,又聚焦解決群眾殯葬領域急難愁盼問題,探索“一站式”服務、24小時殯儀熱線、數字化服務平臺等創新舉措,便捷高效做好“身后事”。
整治殯葬突出問題,杜絕不正之風。整治殯葬領域的突出問題,不是簡單的“破舊立新”,而是要在尊重文化根脈的基礎上重塑社會風氣、涵養文明新風。一方面,要綜合運用文明積分制、道德評議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治理機制,將殯葬領域的約束性規范和倡導性標準納入“一約一會”執行,用簡辦不辦的“紅”示范引領,用違規違紀的“黑”教育警示,煥發移風易俗新氣象。另一方面,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專項治理,對違建違葬實施聯動懲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確保取得實效。
推進殯葬移風易俗,做活宣傳文章。殯葬改革是長期而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通過逐步引導,轉變觀念,實現殯葬的文明化、節儉化。一方面,要用好新媒體平臺,融入本地實際,以生命教育、視頻解說、政策解讀等形式,推廣節地生態安葬,讓綠色環保的殯葬形式深入人心,滿足群眾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要結合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開展專題講座、座談會、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引導廣大群眾形成敬老孝老、節儉理性的文明理念。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殯葬領域改革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要始終將便民利民惠民作為殯葬改革的初心與使命,讓惠民殯葬的春風吹進千家萬戶,讓“身后事”成為群眾“放心事”。(長樂區委宣傳部(文明辦) 林景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