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漳州市著眼推動移風易俗、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依托,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以宣傳引導為重點,多措并舉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強化宣傳,轉變觀念著重于“引”
漳州市委文明辦深耕“文明之聲”微陣地,創新打造“漳州·文明之聲”網絡宣教品牌,以“小窗口”撬動移風易俗大變革。2025年來,抓住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及春運起止、返工日、開學季、春運返鄉、春節團聚等重要節點,選取“喜事新辦”“文明餐桌”“孝老愛親”等民生熱點作為創作切口,推出系列主題視頻,還組建道德典范、優秀主持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人員等主講隊伍,采用視頻創作、文明評論“短視頻”創作模式,將政策語言轉化為群眾語言。系列主題視頻、短視頻將移風易俗理念融入群眾具體生活場景,使文明倡導與日常生活形成“時空共振”。
其中,在視頻宣傳方面,“孝老愛親 文明家風”一則于正月初二當天發布,“孝道傳承”的聲音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和諧共振,視頻播放量1.5萬;“文明漳州,誠信好客!”利用春節期間漳州文旅熱度,闡釋好客漳州人的誠信內涵,視頻播放量1.8萬;開學季制作的“文明第一課”短視頻,帶動8.1萬閱讀量。在短視頻宣傳方面,“文明餐桌 健康過年”邀請敬業奉獻道德模范、三甲醫院消化科主任張鳴青為主講人,以“健康年夜飯”引領文明過節新風尚,單條視頻播放量達1.8萬;這種“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敘事方式,讓受眾喜聞樂見,目前18則短視頻總播放量已近20萬。
主動作為,除舊立新立足于“治”
各縣(區)、開發區(投資區)根據實際情況多次征求村民意見,討論修改、制定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制度文件,將睦鄰愛村、簡辦紅白喜事、勤儉節約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結合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和鄉村治理網格化管理模式,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新舉措。
例如,長泰區采取“文藝+宣講”結合,提高廣大群眾對移風易俗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南靖縣龍山村通過由志愿者、網格員、老黨員、退休老干部等人員組成的多元化移風易俗工作隊伍,還以“2+N”網格治理為載體,整合調解員、河道專管員、護林員等多方力量組建志愿隊伍,推進“紅白喜事”排查到戶、“違規操辦”勸阻到位、“良好家風”宣傳到位,還充分運用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方式,構建“天上+地下”立體化巡防體系,組織及時分析研判信息,對可能發生的高價彩禮、違規操辦行為和鄰里矛盾、家庭糾紛等情況進行預警、勸導、調解。
現如今,紅白事比闊氣講排場的少了,厚養薄葬、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學文明健康的多了……陳規陋習逐漸破除,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居環境干凈整潔,崇德向善蔚然成風。行走在漳州各地,迎面拂來是一陣文明新風,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畫卷越繪越美。
典型示范,群眾創建重在“帶”
漳州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基地,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移風易俗主題文明實踐宣傳活動、普法教育活動,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婚嫁觀念;結合“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福建好人”等評選活動,統籌推進移風易俗,強化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廣大群眾轉觀念、破舊俗、立新風,努力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風尚,推動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結合“我們的節日”,大力弘揚孝善文化,引導廣大群眾知孝義、講孝德、踐孝行,有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為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創新模式方法,有效整合資源,扮靚庭院環境,實現創建工作全域成片,漳州市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美麗庭院”及攝影作品展等系列活動,活動以“布局設計協調美、居室整潔清潔美、庭院綠化凈化美、家庭和諧家風美、全面就業生活美”為標準,以“好厝邊”示范村為抓手,通過“宣傳教育、示范帶動、日常養成”,以點帶面,串點成片,打造一縣一特色、一樣板、一精品路線,激發群眾“比學趕超”創建文明鄉村的熱情。各地還持續深化美麗家園行動,長泰區婦聯創建“庭院學堂”,開設巾幗家政培訓、巾幗電商培訓等課程,提升婦女群眾的思想認識和素質技能,助力婦女群眾就業創業;龍海區按照“一鎮一示范,一戶一特色”總要求,深層次挖掘文化底蘊、經濟帶動、家風傳承等庭院衍生功能,打造“美麗庭院開放日”活動品牌。
此外,漳州市還致力于積極培育移風易俗品牌項目,推進移風易俗逐步內化為養成、外化為習慣。截至目前,漳州市各地已打造“文明積分”“集體婚禮”“殯葬移風易俗”等多個移風易俗常態化項目品牌。(漳州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