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在同安,志愿服務活動已融入群眾生活。2025年廈門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現場,同安區志愿者為群眾書寫春聯。(同安區供圖)
今年元宵節,同安區同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情暖同新喜‘宵’顏開”主題活動。(同安區供圖)
文明風3月5日訊 3月5日是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6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在同安,雷鋒精神不僅在這一天閃耀,而是早已融入日常、化作經常,不斷續寫暖心故事。
當天,“傳承雷鋒精神 匯聚銀城力量”2025年同安區學雷鋒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將正式啟動,旨在多形式多維度挖掘雷鋒精神,汲取榜樣力量,樹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榜樣模范,助推富美新同安高質量發展。
時代變遷,雷鋒精神依舊耀眼;歲月洗禮,雷鋒精神歷久彌新。近年來,同安區著力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持續推動“愛心廈門”建設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相融合,不斷改進創新文明實踐的機制與路徑,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常態化、精準化、品牌化,滿足群眾精神文明需求,建設現代化文明城區,“愛心廈門,同安在行動”的氛圍愈發濃厚。
志愿群體擴容 擦亮文明底色
眼下,同安區志愿服務群體規模日益壯大,雷鋒精神浸潤社會各個領域。
從“個體星火”向“企業集群”擴容,同安工業集中區成為擴大學雷鋒主體的火熱實踐地。福建京邦達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閩韻速遞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廈門盛輝物流有限公司、興榮供應鏈(廈門)有限公司分別成立“京心向黨”“韻之隊”“盛輝暖途”“興榮速達”等四支志愿服務隊,將物流行業的專業優勢轉化為服務民生的實踐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雷鋒精神。
如今,同安區志愿服務隊伍達1812支,志愿者人數達19萬人,志愿者注冊率占常住人口比例超20%。這意味著,同安每五名常住居民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志愿紅”成為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為鼓勵優秀社工人才發揮專業特長,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志愿服務,同安區將為2個專業社工領軍人才工作室授牌。作為我市專業社工領軍人才,大同街道鳳山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林美玲連續十幾年從事社區工作,打造多個小區黨建品牌,推動黨群共建共治;同安同心社工中心理事長林曉祥深耕社區治理、助老服務與青少年成長領域,承接推動了“銀城微心愿”“暖心宅急送”等多個國家級、省級榮譽項目。
作為慈善多元化的代表項目,“銀城微心愿”已成為同安志愿服務領域金字招牌。林曉祥介紹,該項目面向同安區困難群眾征集“微心愿”,并鏈接社會資源,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累計收集“微心愿”2128個,圓夢1741個,圓夢價值累計近80萬元。
文明實踐活動“一鎮(街)一品”
在同安,文明實踐有了更多施展拳腳的舞臺。
去年底,同安區打造全市首個文明實踐廣場——東海社區口袋公園,成為群眾的“精神加油站”。該文明實踐廣場融合“五福”元素,展示12位同安本土名人生平經歷,構建起一條“文化風”與“文明風”相融相映的文明實踐文化長廊,同時增設愛心休息椅、愛心服務驛站等便民設施,將“小平臺”打造成文明實踐“大陣地”。
這是同安區文明實踐陣地日益豐富的一個縮影。2024年,同安區廣泛建設愛心文明實踐崗,打造了12家“愛心餐飲店”、15家志愿服務驛站的愛心實踐崗,配發“愛心守護 就在身邊”愛心藥箱47個,為臨時困難群眾提供愛心餐520余人次。同時創設“星光影匯”實踐崗,以同新步行街為核心定時舉辦“周末星光影匯”,已公益播放電影36場,服務1萬余人次,并收集群眾電影播放“心愿單”涉及電影34部,精準對接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在此基礎上,同安區進一步拓寬文明實踐服務半徑,結合蓮花、汀溪、新城區域優勢特色,拓展“文明實踐+”路徑,打造“山水蓮花,初心之路”“生態汀溪,樂活實踐”“浪漫濱海,活力新城”等3條文明實踐品牌活動路線,逐步形成“特色串點、精品連線、聯建成片、帶動全域”文明實踐品牌活動格局。
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為著力點,深入挖掘實踐站特色活動資源,因地制宜打造“一鎮(街)一品”。去年,全區實踐中心(所、站)開展實踐活動1萬余場次,軍營村入選全省首批提質培優工程文明實踐單位,鳳山、溪苑、蕓溪、濱海、金海社區等5個實踐站老年學堂教學點被評為市級優質教學點。
點擊
鳳山社區志愿服務工作上榜省試點
近日,省委社會工作部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試點社區名單公布,大同街道鳳山社區榜上有名。
在這個不大的社區中,志愿者人數達1526人,占常住人口18%,參與過志愿服務的居民比例更是高達65%。2022年以來已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000余場。
在社區里,“文筆小鋪”小微商社聯盟志愿服務平臺成為承載志愿服務精神的重要陣地。這個“1個牽頭(社區大黨委)+3方合作(小微商家、共建單位、社會組織)+5項機制”的線上線下綜合性服務平臺,可供居民以服務換服務,通過商品捐贈、服務提供即可兌換積分,再通過積分消費便能獲得自己需要的服務或物資,形成志愿服務良性循環。
鳳山社區還形成“一小區一特色”的志愿服務模式:古龍御園小區圍繞親子家庭,打造“趣樂園”親子志愿服務品牌;岳口小區老年文體愛好者偏多,形成“樂銀齡”文體志愿服務品牌;蓮福廣場小區以低齡長者興趣為主,推出“老友記”助老志愿服務……在此基礎上,該社區形成“樂動鳳山”志愿服務品牌,建立起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聯動、共同參與”的志愿服務工作格局。(林健華 鄭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