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3月25日訊 斑駁墻體變身文化長廊,泥濘巷道鋪就瀝青坦途,空中“蜘蛛網”悄然入地……近年來,福清市以“人民城市”理念為引領,通過系統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將“民生清單”轉化為“幸福賬單”,讓城市肌理煥發新的生機。
蝶變煥新:從“有居”到“優居”
福清市的老舊小區多建于上世紀90年代,設施老化、環境雜亂、安全隱患突出。以玉屏街道的鳳凰小區為例,建筑外立面斑駁、雨污水管網堵塞、停車位緊缺等問題長期困擾居民生活。2024年8月,福清市啟動玉屏、龍江兩大街道共15個小區的綜合整治工程,涵蓋建筑外立面改造、雨污分流、強弱電纜線下地、消防設施升級等核心內容,總投資達3925.45萬元。
改造過程中,福清堅持“先民生后提升”原則,優先解決居民“急難愁盼”。龍江街道的怡和嘉園小區通過翻新樓道、增設消防栓、改造雨污水管網,緩解了“雨天積水、管線雜亂”的窘境;玉屏街道的農械廠套房則通過路面整修和綠化提升,新增休閑活動空間及停車位,居民獲得感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福清已完成76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超2萬戶,累計新建改造雨污水管道80公里、新增停車位800余個,消防設施740套,樓道亮燈、小區監控實現全覆蓋……
規劃賦能:從“點狀更新”到“全域煥新”
福清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整體發展深度融合,推動“點狀更新”向“片區開發”跨越。東部新城以龍江生態景觀軸為核心,布局全民健身園、濕地公園等81個項目,打造“創業新城、宜居福地”。在推動片區開發的同時,福清注重東西雙翼協同發展。西部高鐵文旅小鎮依托石竹山景區,建設集交通樞紐、康養居住于一體的復合型新區,帶動全域旅游升級。
同時,宏路街道石門村、大埔村及石竹街道北前亭村成為首批城中村改造試點,通過“兩違清理、安全提級、設施完善、環境宜居、資產盤活、文化傳承、精細管理、黨建引領”八大板塊,打造宜居宜業的新型社區,惠及超2萬居民。
長效治理:從“短期改造”到“長期共治”
老舊小區改造并非“一改了之”,福清以“建管結合”為目標,構建全周期治理體系。一方面,通過“一村一策”精準施策:宏路街道石門村打通福環路等重要通道,形成市政道路、消防安全、休閑景觀3個閉環,實現村莊環境品質新躍升;大埔村以“丁家里”“王家里”為核心,打造“民族文化體驗區”“耕讀文化體驗區”兩大文化體驗區,推動文旅融合。另一方面,探索“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模式:龍江街道融東社區通過成立自治小組、召開居民協調會,將改造方案的選擇權交予居民;玉屏街道向高社區通過“近鄰茶話會”化解矛盾,發動黨員帶頭拆除違建,實現拆違“不拆心”。
資金籌措上,福清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東部新城通過招商引進萬華、新福興、冠輝等企業總部或人才公寓,以及昌榮商業中心、萬鼎商業中心等項目,盤活片區商業價值,反哺民生項目。
如今的福清,“面子”靚了,“里子”實了,城市“氣質”變了。當清晨的陽光灑在改造一新的小區,居民們在休閑廣場上舒展筋骨,孩子們在步道上追逐嬉戲,書寫“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答卷。(福清市委文明辦 李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