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4月11日訊 今年來,荔城區立足實際,積極作為,將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推動全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工作,在婚俗改革、文明殯葬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扎實工作,推動鄉風民風持續向善向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多措并舉培育婚俗改革新文化
荔城區作為全省第三批婚俗改革實驗區,今年以來,區民政、婦聯等相關部門從推廣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培育積極向上的婚俗文化、深化婚姻家庭輔導服務,以及持續弘揚優良家風家教等多方面舉措,致力于孕育新型婚育文化。如該區充分發揮婚姻登記窗口平臺優勢,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與區婦幼保健所協同辦公,推行“婚登+婚檢”一站式服務,為新人提供便利。此外,還建立了幸福婚姻家庭驛站,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化解婚姻矛盾。結合荔城地方民俗,舉辦集體婚禮,引領婚慶新時尚。如2025年1月19日,荔城區在省級傳統村落東陽村舉辦“新人誦家訓莆陽新風尚”集體婚禮,10對新人誦庭訓、行拜堂之禮、交換信物,感受傳統禮儀與時代新風相結合的獨特韻味。現場發放“為愛減‘負’美‘荔’有你”荔城區婚俗改革倡議書300多份,倡議量力而行,抵制高價彩禮,合力培樹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專項整治倡導文明殯葬新風尚
荔城區將殯葬改革作為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部分,制定了《持續深化殯葬領域移風易俗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明確了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及工作要求。在殯葬領域,開展腐敗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加強經營性公墓督導檢查,推動文明治喪、簡辦喪事。結合社科普及宣傳周活動,利用村居LED電子屏滾動播放惠民殯葬政策,通過整合融合村居文明實踐站、文化場所及公共領域等陣地,設置宣傳欄118處、政策解讀點位130個,為群眾解釋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及時解答群眾疑惑,入戶宣講殯葬改革政策,倡導文明治喪、簡辦喪事,嚴禁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全區共設置智慧音箱廣播250余個、巡邏宣傳車21輛滾動播放文明倡議,覆蓋全域無死角,發放殯葬領域專項整治移風易俗宣傳單1萬余份。同時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移風易俗中的重要作用,督促各村(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將“喪事簡辦”“抵制鋪張浪費”等內容納入其中,教育廣大群眾自覺抵制陳規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動,倡導文明、儉樸、節約的殯葬新風。
創新形式助力文明新風進萬家
荔城區注重創新宣傳形式,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采取線上+線下的宣傳模式,擴大宣傳覆蓋面。活用“三堂”場所,將祠堂、廟堂、教堂等打造成文明實踐陣地,通過莆仙戲、俚歌等通俗形式宣傳文明婚喪理念,近年來先后開展理論宣講350余場次、“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文藝匯演、移風易俗文明小戲表演、群眾體育比賽、公益電影放映等活動470余場次,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涵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荔城區將移風易俗的理念與傳統美德融入文化文藝活動,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推動了社會文明新風的形成。如西天尾鎮后黃社區將移風易俗融入“村晚”活動,村民自編自導的《低價婚娶》《詩頌風華》等節目,吸引千余人參與,讓文明理念在歡聲笑語中傳播。結合“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主題,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移風易俗文明實踐主題活動,推動移風易俗理念潛移默化深入人心。如西天尾鎮后黃社區開展“弘揚三正新風 深化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展板宣講、分發傳單的形式,向社區居民宣傳移風易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倡導大家樹立文明、節儉、健康的生活方式,摒棄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形成婚事新辦、厚養薄葬、節儉養德、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定期發布移風易俗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擴大宣傳覆蓋面。例如,在清明節期間,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文明祭掃倡議書》,詳細介紹了文明祭掃的方式和意義,讓更多群眾了解并參與到移風易俗工作中來。(荔城區委文明辦 連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