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永安村一隅。近處為福蝶文化公園。
研學的學生和家長在蝴蝶蘭基地周邊參觀
蝴蝶蘭基地吸引了很多家長小朋友來參觀 (永安村供圖)
孝心宴(永安村供圖)
近日,溫暖的陽光穿透仙公山的薄霧,將永安村蝴蝶蘭基地的玻璃溫室染成金色,幾名前來研學的小朋友踮著腳尖,將帶著嫩芽的蝴蝶蘭幼苗扦插入育苗盆。近年來,永安村以特色產業蝴蝶蘭為著力點,打造“蝶村”主題品牌,建設“福蝶”文化公園,走出了一條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實現了從市級重點扶貧開發村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的成功“蝶變”,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著文明浸潤的傳奇。
村莊新生的“2.0版本”
晨光中的“福蝶”文化公園別具韻味,許多村民喜歡清晨前來漫步。“以前這里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現在成了我們的‘星光大道’。”村民老杜踩著彩虹步道,與幾名村民踱步至文化公園高處,眺望正前方的仙公山。
如今的永安村,放眼稻秧蔥翠、樓房掩映,耳畔溪水潺潺、鳥鳴啾啾。在“福蝶文化”公園及周邊,以“福”和“蝶”為主題的配套設施隨處可見,恬靜的氛圍讓人不由自主放慢腳步。
“永安村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永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杜振忠介紹,2013至2020年為“農業脫貧”階段,村莊曾被評為市級重點扶貧開發村。2013年引進蝴蝶蘭種植技術后,成為泉州最早規模化種植蝴蝶蘭的村莊,350畝荒坡種植含笑、桂花、茶花等花卉。3年后甩掉貧困村帽子,蝴蝶蘭年銷售額突破百萬元,村財收入從零攀升,帶動村民增收。
2020至2024年為“產業煥新”階段。蝴蝶蘭產業快速發展,標準化溫室大棚達1.1萬平方米,年銷售穩定在30萬至50萬盆(株),產值達1200萬—1500萬元,村莊獲評省級“一村一品”典型村,帶動近百戶村民增收。
2024年啟動“文旅新生”2.0版本,圍繞“福蝶”文化將一生一世福蝶谷打造成為泉州“福文化+非遺IP+鄉村振興”的項目標桿。
移風易俗的“溫柔革命”
清晨6點的“福蝶”文化公園,中老年人陸續前來鍛煉;午后樹蔭下,老人們或在樹下拉家常,或在“長者食堂”里品著鐵觀音;夜幕降臨,廣場舞音樂與蛙鳴蟲聲交織,82歲的杜阿婆笑言:“現在村里的‘情報中心’都改到文化廣場了!”
“情報中心”傳揚的多是新鮮事、好人好事。這源于永安村推進鄉風文明的“溫柔革命”。紅白理事會副會長杜鳳時回憶,2013年新《村規民約》實施后,移風易俗艱難起步。“過去喪事大操大辦,擺‘落山桌’鋪張浪費,陣頭、花圈成堆。”如今在紅白理事會的監督下,花圈不超過10個、陣頭不超過3個,“落山桌”簡化為“三菜一餐”,每場喪事節省數萬元。閩南“佛生日”也限定“非親不請”,宴席控制在一兩桌。
節省的資金化作公益基金,用于道路美化和綠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站的活動表細密如蝶翼紋路:正月“村晚”、三月植樹節、端午包粽子、重陽“孝心宴”……
在永安村村委會辦公電腦的統計表格里,“村民組長(黨員)文明積分榜”引人注目。13個村民組長的積分不僅關系個人榮譽,更決定小組可獲得多少項目建設資金。去年第一名的小組因此獲得數萬元項目建設獎補資金。
“我們構建‘月月有主題、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動’的文明格局。”杜振忠表示,6個特色團隊是推動發展的核心力量: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100名黨員中,中青年、大學生占比高,在創新鄉村治理模式中發揮重要作用;“夕陽生輝”志愿服務隊推動移風易俗;30多名青年組成的突擊隊承擔防汛防火重任;巾幗志愿服務隊策劃傳統節日活動,與仰恩大學志愿者合辦“蝶形香囊”研學課;鄉賢服務隊伍下設的調解室,化解80余起糾紛,曾有位鄉賢自掏腰包補足賠償差額;青少年活力隊開展反詐宣傳,成為“蝴蝶蘭代言人”。
破繭而出的永恒之美
“蝴蝶蘭在此綻放,永安已成它的第二故鄉。”杜振忠在綜合展示館描繪新藍圖:1314米浪漫步道串聯主題花廊,智慧農場的機器人采摘可食用蝴蝶蘭,AR設備讓歷史名人講解“福”文化,紛至沓來的學子駐足觀看……
在村莊勾勒的藍圖里,2024年啟動“文旅新生”2.0版本,圍繞“福蝶”文化將一生一世福蝶谷打造成為泉州“福文化+非遺IP+鄉村振興”的項目標桿、外來游客泉州游的目的地之一、泉州的近郊花園、泉州著名愛情打卡“圣地”,為永安村文化產業找到一條致富路,為當地種植業養殖業帶來增值,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研學大巴駛離時,家長群照片里沾滿泥土的笑臉與智能溫室、無人機光影奇妙共存。當蝴蝶蘭根系深扎紅土地,永安村的蛻變印證:鄉村振興最動人的,不僅是經濟騰飛,更是文明之蝶破繭時震顫人心的永恒之美。(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廖培煌/文 鄭銀杰/圖(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