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4月24日訊 晉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立足“晉江經驗”發祥地優勢,圍繞“誰來講”、“在哪講”、“怎么講”,組建分層次的理論宣講隊伍,搭建多維度的理論宣講平臺,創新多元化的理論宣講形式,探索實踐“335”宣講工作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聚焦“誰來講”,組建3類宣講隊伍
以晉江市委黨校講師為主體,充分挖掘機關事業單位政治素質強和理論水平高的領導干部、社科工作者、文藝骨干、道德模范等,形成高標準、多層次、寬領域的宣講梯次隊伍,解決“誰來講”的問題。
領導干部引領講,組建市委宣講團,市領導、部門領導帶頭領學、帶頭宣講,結合“領導干部上黨課”、模范機關“一堂好課”等活動,深入基層開展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扎根基層、深入民心。業務骨干分眾講,以市委黨校宣講骨干、新時代宣講師、講解員等為主,吸納培育涵蓋科技文化、金融法律、健康衛生等行業“能人志士”,成立“圓夢中國”、“親清護企”法治宣講、“愛心城市”等宣講團,持續開展宣講志愿服務活動。基層群眾自己講,以包村干部、村“兩委”干部、群眾代表為主,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講師團230支宣講小分隊,發揮他們既懂“鄉理”知“鄉意”又會“鄉音”有“鄉情”的優勢,把黨的創新理論講生動、講形象,讓群眾愛聽、想聽。
聚焦“在哪講”,打造3大宣講陣地
晉江市依托實踐中心(所、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足跡展示點等各類陣地,打造黨的理論的傳播陣地、新政策的解讀課堂、新熱點的云宣講站,解決“在哪講”的問題。
鞏固傳統陣地,將實踐中心設在市文化中心,串聯周邊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晉江經驗館、戲劇中心等重要場館,打造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圈。將建設文明實踐示范站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兌現750萬元扶持資金用于37個示范所站建設。整合國企民企、僑資僑力、旅游景點等現有資源,挖掘培育109個文明實踐點。建設特色陣地,打造11個“沿著總書記的泉州晉江足跡”現場展示點,納入文明實踐大宣講矩陣,讓群眾在實境體驗中感受思想偉力。以晉江經驗館、五店市傳統街區等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教育基地等為載體,開設家風家訓館、講習所、“榕樹下”講堂、“巴厝紅”大舞臺等特色宣講陣地,讓黨的理論宣講落地生根、更接地氣。構建“文明+”網絡矩陣,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理論宣講,以“文明晉江”微信公眾號、晉江文明網為主陣地,聯動各鎮(街道)、市直部門微信公眾號、網站,構建“2+N”網絡文明矩陣,讓“云上”宣講有聲有色。“文明晉江”微信公眾號獲全國100個“文明+”矩陣新媒體典型案例。晉江市檢察院“唐生學法”普法專欄系列作品獲中央網信辦、最高檢關注轉發。
聚焦“怎么講”,采用5種宣講方式
晉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采取分眾化、對象化、文藝化、精準化、互動化宣講,解決“怎么講”的問題。
分眾化宣講,采取講座、學習交流會、觀看專題片等形式,提高機關黨員干部的政治修養、理論水平和執行能力。采取“鄰里講習堂”、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形式,推動黨的理論宣講進企業、農村、社區、學校、世遺點等。“文藝+”宣講,推出快板《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心中》、《“晉江經驗”譜華章》和高甲小戲《騎驢學交規》、小品《守約無陋習 風清氣自來》等一批文藝小品。發揮“大美晉江”文化志愿服務隊和文藝宣講輕騎兵力量,靈活運用“文藝+”“微宣講+志愿服務”等形式,有機融合各類文化文藝活動,讓宣講活動更加引人入勝。微視頻宣講,推出“講習之聲”融媒節目,通過訪談形式,向聽眾講解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出5期相關領域代表人物宣講微視頻和《新質生產力的晉江探索》系列宣傳微視頻,依托融媒廣泛傳播。基層宣講視頻《我眼中的“晉江經驗”》獲2022年中宣部基層理論宣講優秀短視頻。“喇叭播”宣講,借助農村喇叭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特點,推出“我們的鄉里”村村通廣播,采用普通話、閩南語“雙語”宣講方式,在合適時段定期播放,真正做到“進村入戶”。“循足跡”宣講,打造“行走的黨課—追尋總書記的晉江足跡”特色現場教學品牌,規劃4條精品微課線路,開發14堂“微黨課”,推出系列“晉江經驗”特色課程,策劃舉辦宣講活動500多場。組建足跡點位專業講解團隊,舉辦足跡點講解員培訓班,在展示點開展“主題教育進車間”,全市黨員干部赴各足跡點參觀學習培訓超620批次。(晉江市委文明辦 蘇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