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石壁張氏家廟
文明風4月28日訊 近年來,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積極盤活祠堂資源,以張氏宗祠為抓手,探索發展“古祠堂+N種功能”的鄉村善治新路徑。
宗祠+家風家訓
以宗祠為陣地,選錄客家祖訓家規、選樹身邊清廉典型,充分利用祠堂祭祖、傳統廟會等平臺進行宣傳引導,提高村民向心力、凝聚力。其中“客家公祠”便是其中的典范,在公祠內設立的“客家祖訓館”是家風家訓教育基地、紀委廉政教育基地。客家祖訓館分為崇宗敬祖、戀土愛鄉、篤守倫常等八個篇章,每個篇章配以客家家訓、客家族規、客家故事、客家諺語、客家人物、客家民俗、客家山歌、客家楹聯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八方面部分優秀的內容,通過展板、影像、楹聯等形式呈現,在這里可以感受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蘊,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2024年5月,寧化縣紀委監委在張氏家廟舉辦“年輕干部廉政教育周”,通過“沉浸式”體驗張氏先祖“耕讀傳家”的生活場景,引導年輕干部撰寫“廉潔家書”,強化家風建設。讓參與者能夠深刻領悟廉潔從政、清白做人的重要性,在濃厚的客家文化氛圍中接受廉政思想的熏陶,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
宗祠+移風易俗
昔日祭祀祖宗的舊祠堂已經成為一個移風易俗的新陣地,沉淀著鄉愁記憶,引領著鄉風文明。在宗祠里通過選聘威望高、熱心腸的老族長、老黨員等組建客家宗親“智囊團”,加大對全村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推動形成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結合“文明集市”舉行“移風易俗”宣傳活動,鄉風文明志愿服務隊在宗祠內用方言演繹“三句半”快板等寓教于樂的方式,將“移風易俗好處多”的內容傳唱了出來,讓村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文明的洗禮,不僅開拓了移風易俗的新陣地,盤活了閑置資源,讓百年古祠煥發出新活力。
宗祠+紅色傳承
石碧村被譽為“中央紅軍村”、“三明烈士第一村”,其中張氏上祠堂、下祠堂為當時獨立第七師駐地及臨時救護所。石碧村緊抓紅色機遇,以紅色美麗村莊試點為契機,整合多方資金,先后實施“紅色傳承”宣教室建設、紅軍獨立第七師舊址群紅色教育基地提升、張瑞標舊居周邊環境整治等項目。加大對在冊的91位烈士的英勇事跡進行挖掘、收集,讓每一個紅色故事都鮮活起來,通過開設紅色文化講堂,傳播紅色文化,進一步傳承紅色精神。石壁鎮多次組織黨員干部在張氏下祠重溫入黨誓詞,并參觀“紅軍廉潔行醫”主題展,將革命傳統教育與廉政教育有機結合,讓黨員干部在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中夯實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
祠堂,是農村精神信仰的寄托,集宗族、民俗、美學于一身,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一步,石壁鎮將繼續“傳統活化、紅色賦能、科技加持”,將宗祠轉化為“活教材”,進一步實現文化傳承,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注入深厚的歷史智慧。(寧化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