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在蕉城區三都鎮的海域上,一張由黨員網格員織就的“紅色經緯網”隨潮汐起伏——漁排間的糾紛調解聲、臺風夜的搶險腳步聲、船舶定位系統的數據滴答聲,與養殖產業的繁榮交響共鳴。他們用腳印串聯起網格的經緯,以服務浸潤漁民的日常,讓“小事不出排、平安不離海”的治理承諾,在這片蔚藍疆域落地生根,破解了諸多民生難題,共繪和諧生活“新畫卷”。
紅色網格扎漁排 服務直通船戶
三都鎮海域面積廣、漁排分布密,治理挑戰與波濤共生。三都鎮黨委以“網格+黨建”破題,將黨組織扎進漁排,28個陸域網格與15個海上網格縱橫交織,11個網格黨小組如“紅色錨點”嵌入一線,80余名網格員日夜駐守。漁排門牌上的二維碼成為“電子身份證”、船舶定位系統化身“海上電子眼”,數字工具與人力巡訪共同織就治理經緯。
2024年臺風“格美”驗證了這張網的韌性——44臺云廣播循環播報預警,8萬余條短信精準推送至漁民手機,4459艘作業船只全部回港避風,2000余名漁排人員安全轉移。狂風暴雨中,網格員頂著風浪逐戶排查,背起行動不便的老人撤離,被群眾稱為“海上守護神”。
如今,“有糾紛,找網格員”逐漸成為漁民新習慣。2025年第一季度,3起漁排矛盾糾紛在網格內就地化解。養殖戶指著漁排上的調解現場說:“過去船碰壞了網箱,吵架幾個月都解決不了。現在網格員帶著法官上漁排,半天就簽了調解書!”
數字賦能織云網 矛盾云端解紛
漁排糾紛瑣碎如浪,維權成本高似礁,如何破局?三都鎮給出的答案是讓數據“下海”。4459艘船舶信息化作電子檔案,5G智慧海洋平臺實時監測動態;漁排門牌“掃碼即查”,歸屬、報修、投訴一鍵直達。更讓漁民稱道的是“5G+巡回法庭”:糾紛雙方通過視頻連線即可遠程調解,切實提高“一次不用跑”含金量。
治理的網,也從海上鋪向岸頭。在碼頭、農貿市場等關鍵區域,高清攝像頭與“雪亮工程”織就天眼。2024年開展大型整治行動2次,清理違規漁排120余處,海域糾紛同比下降40%。“過去追違規船像捉迷藏,現在監控一掃,鐵證釘進屏幕!”老海警的感慨里,藏著執法方式的時代之變。
網格聯產興漁村 海疆蝶變田園
這張“紅色經緯網”,既是平安守護者,更是產業振興的“金梭子”。海上社區黨支部以合作社聯合社為支點,撬動深水網箱建設指標和700萬元配套資金落地,35口新型環保塑膠漁排如棋盤鋪展,年產值躍過6000萬元門檻;“漁排出租+村集體入股”的創新模式,串起4000名漁民的增收鏈。
黨員網格員化身“產業金線”,一頭牽動金融機構,為養殖戶注入低息貸款活水;一頭鏈接科技特派員,10余場生態養殖培訓把技術送到漁排。2024年,全鎮海上產業產值突破30億元,一座現代化“海上牧場”正拔節生長。
浪涌潮平間,這片海見證著另一種秩序的誕生,矛盾消弭于未然,平安沉淀為底色,服務流淌成常態。黨員網格員以躬身之姿,將誓言刻進每一次風浪中的堅守。如今,三都鎮不再是與風浪盲目角力的險灘,而是被精細經緯標注的家園。未來,他們仍將以初心為帆,續寫“海上楓橋”的故事,讓每一寸蔚藍都回蕩治理的回響。(大夢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