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走進如今的寧德,從繁華城區到美麗鄉村,從山海之間到街巷深處,文明新風吹拂著每個角落。近年來,寧德市以“崇德有禮 大美寧德”為主題,全面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用文明之筆繪就了一幅幅幸福生活新圖景。
價值引領 崇德向善成風尚
在文明新風的吹拂下,寧德市將基層理論宣講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緊密結合,廣泛深入開展“文明實踐+理論宣講”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好聲音”,唱響“主旋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聲聲入耳”“句句入心”,助推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不斷邁向新高度。
“改革創新新動能,字字句句暖人心,內涵豐富有重點,高瞻遠矚譜新篇……”在柘榮縣文明實踐中心,雙城鎮小板凳宣講隊帶來的快板節目《山城舊貌變新顏》,以小故事講好大發展,把理論“唱出來”“演出來”,增強理論宣講的吸引力、感染力。
“黨的領導真英明,‘四下基層’解民憂……”在蕉城區金涵畬族鄉,畬歌畬語理論宣講輕騎兵宣講員雷美娟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畬歌之中,用“鄉音”傳“黨音”。這支畬歌畬語理論宣講輕騎兵隊伍由蕉城區38個畬族建制村中遴選的畬族黨員干部、群眾組成,他們化身為“宣講大使”,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推進理論傳播,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閩東大地上,這樣的宣講活動異彩紛呈,深入人心,引導群眾爭做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倡導者、踐行者、參與者,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風尚。
在建設城鄉精神文明的同時,寧德市堅持把校園打造為鑄魂育人的重要陣地,多方發力,逐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育人體系,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同頻共振、相融共進。
“金貝殼”未檢團隊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參觀。
“我們圍繞防范校園欺凌、性侵、毒品、網絡詐騙等主題,制作特色課件,搭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標準化’課程庫。同時,引入專業團隊,把典型案例、檢察建議轉化為情景劇、沙畫微課,累計點閱量近70萬人次。”蕉城區檢察院用“身邊事”講“法理情”,將真實案例改編成情景劇,邀請師生共同出演,“沉浸式普法”效果顯著。
此外,寧德市高度重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建立“家校社”協同機制、開通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組建專業心理咨詢師隊伍等,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更接地氣、更有溫度。
學生們認真學習畬族醫藥藥用價值。
在寧德市高級中學的非遺漆扇文化體驗活動上,學生們正專注地運用傳統技法為扇面添彩;在福安市畬族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孩子們辨識草藥、體驗傳統療法,領悟“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這一幕幕生動場景,是寧德“非遺進校園”活動的濃縮寫照。
寧德市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促進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加強青年一代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
城鄉共進 文明花開別樣紅
寧德聚焦群眾關注的難點問題,將文明實踐與文明城市創建、美麗鄉村建設、“我為群眾辦實事”等緊密結合,讓城鄉可觀的“外在美”與可感的“內在美”相得益彰。
龍潭村村民們排練準備村歌首唱。
漫步屏南縣龍潭村,大街小巷秩序井然,道路兩旁繁花似錦,公園河道草木蔥郁,社區院落干凈整潔……每一個細微之處,文明之花正以絢爛的姿態綻放。
古田縣鳳埔鄉“晨巡晚議”鄉村治理服務中心。
“網格員清晨巡查走訪,黨群夜間談心議事。”古田縣城東街道積極探索深化“晨巡晚議”工作機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讓群眾的幸福生活“滿格”在線。
“積分制讓文明行為有了‘標尺’,大家參與的熱情更高了。”蕉城區霍童鎮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常態化鄉村治理,以提升思想道德和精神面貌為重點,實施鄉村文明積分治理方案,將人居環境、移風易俗等納入積分制管理,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寧德市各地堅持“以文潤城”的理念,優化鄉風文明建設“軟環境”,潛移默化地引導村民崇尚新風,為實現鄉村振興厚植文化底蘊。走進壽寧縣竹管垅鄉,置身于萬畝茶海公園,“寧小善”IP形象、道德模范事跡宣傳區、燈光造景等作為宣傳文明鄉風的有效載體,引領村民向善向美。
不僅如此,走在寧德的大街小巷中,隨時都能與文明“不期而遇”──公共場所設置公益廣告,培養市民文明行為;交通樞紐放置文明排隊標識,引導市民有序乘車;社區志愿者們鄰里守望,以“小行動”撬動“大文明”……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增強了市民的文明意識,也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關愛傳遞 溫暖城市擺渡人
“免費體檢就像一場‘及時雨’,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僅能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還能從專業醫生那里學到好多實用的健康知識。”一位剛剛參加了2025年寧德市“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五一’”主題活動的快遞員王大叔開心地說。
在福鼎市桐城街道富民社區廊橋驛站,一場由社區黨委牽頭的“新里人說新里話”活動正在舉行,一批新就業群體代表圍繞個人維權、子女教育等微心愿收集展開熱烈討論,積極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社區“大家庭”,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把形式多樣的便民服務送到“家門口”的活動并非“限定”。寧德市總工會聯動全市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成開放300多家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常態化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等“愛在驛站”系列活動,讓文明實踐不斷“出圈”,讓廣大一線勞動者和新就業群體體會到可感可知、可達可得的“寧德溫度”。
“五一”假期,寧德市總工會開展“我為工會驛站點贊”活動。
寧德市委社會工作部聚焦新就業群體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引入智慧管理系統提供紅色教育、舒心歇腳、充電續航、服務代辦等服務,織密“10分鐘暖心服務圈”。同時,鼓勵引導他們在享受暖“新”服務之余,積極主動融入到社區治理中,激發大家參與“共同締造美好社區”建設治理新活力。
工會驛站理發師為外賣騎手設計清爽發型。
“太好了!這里可以熱飯、充電,還有很多應急藥品。”“這些驛站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累了可以進來歇歇腳,真的很貼心。”多名新就業群體表示。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寧德市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就業群體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效整合資源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各類貼心服務,就是為了增強廣大勞動者對寧德這座城市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注入新活力。
實踐育人 志愿服務潤心田
寧德市廣大志愿者活躍在文明實踐的第一線,圍繞社區服務、扶危濟困、文明創建、應急救援等領域,開展大量有特色有溫度見實效的志愿服務活動,為“文明之花”添光加彩。
寧德高速志愿者向過往司乘分送新鮮采購回的花菜。
“師傅,這是我們今天一早從田里采的屏南高山花菜,新鮮著呢,您帶回去嘗嘗,也幫老鄉們宣傳宣傳!”此前,受全國花菜集中上市、采購商銳減、連續強降雨天氣等因素影響,屏南縣萬畝高山花菜陷入滯銷困境,得知情況后,寧德高速迅速啟動“以購代捐·助農惠民”專項志愿行動,實打實地將文明實踐工作落到群眾“最盼處”“最急時”。
柘榮縣友愛志工聯合會志愿者開展走訪慰問。
“大爺,最近身體有沒有哪兒不舒服呀?”志愿者們手提愛心物資,親切地與困難群眾嘮家常,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所需,細心叮囑他們保重身體,是柘榮縣志愿服務常態長效建設的靚麗風景線。
不管是烈日下,還是風雨中,這樣一個個暖心的志愿服務場景在寧德各地不斷上演著,志愿者們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展開文明培育新“畫卷”,寧德正以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為載體,將文明的種子播撒在城鄉每一個角落,匯聚成全民參與的磅礴力量,潛移默化地引領著城市文明新風尚。
從“一處美”到“全域美”,從“環境美”到“心靈美”,寧德正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讓崇德向善的種子生根發芽,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寧德這座山海之城,將持續以文明溫度打動人心,書寫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生動篇章。(寧德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