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5月14日訊 古衕村文明底蘊深厚,建成了松溪縣第一座村級公益性骨灰樓塔,第一個紅白喜事代辦點,是“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國家級生態村”和“全國文明村”。近年來,古衕村以村規民約為引領,推動建設“古衕有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愛心餐廳、鄉風文明展廳、文明實踐大舞臺、流動書屋等多個陣地,成立文明古衕講習班、移風易俗、孝老愛老、鄉村振興等N支文明實踐隊伍,涵養文明鄉風,精心描繪出了一幅美麗的新時代古衕振興畫卷。
文明古衕講習班用方言快板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松溪縣溪東鄉古衕村 供圖
常態講習,浸潤民心
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主線,鄉村黨員干部、思政老師、“土專家”“田秀才”們聚村頭、上地頭、坐炕頭,帶著“鄉音”講理論,讓群眾真正坐得住、喜歡聽、記得牢。把理論宣講與說唱曲藝、民俗文化表演等結合起來,創作《黨的二十大方言快板》《戲說鄉愁》等文藝作品,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古衕村文明實踐廣場開展“古衕夜談”話事活動。松溪縣溪東鄉古衕村 供圖
古衕夜談,為民解憂
打破以往“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人員”的村級議事協商模式,以“一個話事點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條板凳就可以一同話事?!睘樵瓌t,在農家小院、村部廣場、五谷仙殿等人員聚集場地設置吃茶話事活動場地,推動黨員干部在與群眾同坐一張凳、促膝拉家常的過程中收集訴求、解決問題、提出約定等。
古衕村文明實踐隊伍開展“關心關愛老年人”主題活動。松溪縣溪東鄉古衕村 供圖
文明實踐,涵養新風
打造“古衕有約”特色品牌,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培育出“流動書屋”“愛心餐廳”“逢四說事”“為爺爺奶奶添菜”“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好婆媳”等特色活動,按照“居住相鄰、易于聯系、便于管理”的原則劃分網格志愿者。探索推行“一刻鐘響應圈”“五代工作法”等志愿服務機制,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有需要、志愿服務觸角就延伸到哪里,實實在在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2024年以來,全村專兼職網格志愿者共上報各類事件信息400余條,參與化解矛盾糾紛10余次,消除安全隱患30余個,幫扶村民100余人次,為法制古衕、平安古衕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古衕村愛心餐廳開展“給爺爺奶奶添菜”活動。松溪縣溪東鄉古衕村 供圖
約規治村,政治文明
早在2010年,古衕村就秉承著“依法自治、約規治事”的思路,制定《古衕村村民約規章程》,選舉產生了村規民約理事會,確定了“四議一審一公布”的基本程序。依托理事會,議題自下而上地發起,村民參與討論、決策,使過去村官“一頭權重”的村務決策局面得到了改觀。村民在約法過程中熱烈的討論,就好比是鄉村政治生活的“墟日”,在鄉村的“意見自由市場”中,達成共識的“交易”,孕育出了理性治村的精神,也培育了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直至今日,《古衕村村民約規手冊》經過多次修訂已完善至含近年新增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公約》《古衕夜談話事公約》《網格化管理約定制度》等13項108條。(松溪縣委文明辦 葉曉娟 松溪縣溪東鄉古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