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活動現場,講師與觀眾互動。(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5月19日訊 答嘴鼓是閩南人的傳統說唱藝術,以幽默風趣、生動活潑的閩南方言與俚俗語對話為主要形式,對白押韻、節奏感強,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也是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5月15日,廈門同安雙溪講古場里閩韻悠揚,歡聲笑語不斷。一場融入了答嘴鼓藝術的“理論宣講非遺課”在此熱鬧開演。
兩位“中央廚房”項目講師,非遺項目答嘴鼓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林志萍、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楊亞妹以閩南傳統曲藝形式答嘴鼓為載體,將理論宣教、兩岸親情故事、傳統美德訓喻融入詼諧押韻的閩南俚語中,為現場群眾端出一道“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的文明實踐佳肴。
文化大餐
非遺煥生機
活動開場,林志萍與楊亞妹兩位講古仙搭檔演繹答嘴鼓《親家》。兩人以幽默的對話、生動的表情,講述了一段歡樂故事。從烏龍誤會到親情交融,兩位講師通過閩南話特有的押韻對白,將故事層層推進,現場的聽眾們笑開了花。
“行著好兄弟,徛著好厝邊”“想讓食有伸,相搶食無分”“學好三年,學否三日”……林志萍手持數條寫著閩南俗語的題板,向在場的老人、孩子們拆解各類閩南俗語內涵,并結合現代生活案例,將孝老愛親、鄰里和睦、誠信友善等傳統美德融入鄉音俚語中。
這些蘊含生活智慧的俗語,既接地氣、又富有哲理,引得觀眾們點頭稱是,紛紛表示要從自己做起,做千金難買的好“厝邊”。
觀眾席中的郭女士表示:“現在網絡科技發達,大家都在網上接收信息,很少能像現在這樣,在線下聽老師講古。用閩南人熟悉的藝術講道理,孩子們印象深、記得住,特別有意義!”
生動的課程受到居民群眾的歡迎。(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舞動歡樂
民眾熱情高
在活動的最后,現場畫風一轉,林志萍點起歌,即興跳起歡快的舞蹈,并邀請臺下孩子們一起共舞,在榕樹下舒展身體,點燃活力的同時,用肢體語言傳遞“幸福生活靠奮斗”的理念,現場氣氛熱烈,掌聲、笑聲不斷。
在活動結束后,仍有不少觀眾圍住兩位講古仙交流。70歲的曾阿姨拿著記滿筆記的小冊子主動提問:“林老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給老同學們寫了一篇賀詞,我想用答嘴鼓的形式讀出來,請您幫我改一下這篇賀詞的韻腳……”她坦言,從年輕時便喜愛答嘴鼓,如今想用這門技藝為同窗創作節日賀詞,“既熱鬧又有文化味兒!”曾阿姨說。
本次活動突破傳統宣講模式,將理論宣講與非遺項目相結合,轉化為接地氣的閩南話本。既有群眾基礎又有藝術感染力,是“中央廚房”菜單里最受歡迎的“招牌菜”之一。
今后,“中央廚房”項目將繼續挖掘閩南傳統文化資源,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理論宣講走進千家萬戶。(林暉揚 蘇軒 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