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淮土鎮文明實踐趕大集活動中,理發師免費為村民理發。艾春生 攝
文明風5月20日訊 寧化縣位于福建省西部,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轄16個鄉鎮210個行政村。傳統的文明實踐活動在農村地區常常面臨“水土不服”的困境:政策宣講“上熱下冷”,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移風易俗工作流于表面……文明實踐與農村實際生活存在“兩張皮”現象。近年來,寧化縣巧妙借助農村傳統趕集習,創新打造“文明實踐趕大集”品牌項目,讓文明新風隨熱鬧集市氛圍廣泛傳揚,為文明融入農村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實踐路徑。
擺攤設集,小攤位聚大文明
寧化縣依托傳統農村大集打造“文明實踐”集市,按照“周周有活動、場場有亮點”原則,打造“6+X”文明實踐集市新模式,在鄉村集市創新設置六大服務區:政策解讀區、法律咨詢區、便民服務區、健康義診區、文化展演區、農業服務區。每個集市設置5—10個服務攤位,提供包括家電維修、農技指導、醫保咨詢等10余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其中,特色“方言宣講臺”用客家話講解政策,日均服務群眾100余人次;“銀發理發角”累計為留守老人提供免費理發服務2000余人次,實現了“小攤位”服務“大民生”。
伙伴計劃,朋友圈助生活圈
寧化縣創新構建“1+4+N”文明實踐聯盟體系,實施文明實踐“伙伴計劃”,構建“1+4+N”協同機制: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樞紐,聯動黨建、社工、企業、單位四方力量,吸納50余家文明單位、中小學校加入“朋友圈”,積極推動“政企社”多元聯動,各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整合資源,共同為文明實踐貢獻力量。其中,寧化縣總醫院組建“流動醫療隊”,開展義診380場次,服務群眾萬人次。教育系統組織師生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實踐活動280場。構建“中心-所-站-點”四級服務網絡,建成實踐陣地460個,實現16個鄉鎮210個行政村全覆蓋。確保文明實踐活動“天天有服務、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這種資源整合模式既發揮了各部門專業優勢,又形成了服務合力,真正實現了“1+1>2”的倍增效應。
延伸觸角,文明風融煙火氣
寧化縣深化“文明實踐+”融合發展模式,拓展“文明實踐+文旅”“文明實踐+我們的節日”“文明實踐+鄉村振興”等板塊,賦予“文明集市”更持久、更接地氣的生命力。立足豐富的民俗文化,以弘揚文明鄉風為抓手,以文明體驗、文化展示為主要“趕集”內容,定期舉辦鄉村文化節、書法繪畫現場會、移風易俗宣講會等,通過各具特色的展覽展售和交流互動,讓群眾在切身體驗中傳承文化、傳播文明。立足客家文化優勢,舉辦“非遺集市”,展示木偶戲、剪紙等12項非遺技藝。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觸角延伸到了基層治理的最末梢,更通過創新的服務模式,實現了“一站式”為村民送理論、送服務、送溫暖、送文明、送實惠、送健康的全方位服務,讓文明實踐的成果惠及了更多群眾。(寧化縣委宣傳部 張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