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進一步擰緊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長遠來看,這不僅僅是倡導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是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固防線。畢竟,節糧減損如同增產增收,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一招”。
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全程節糧鏈路。糧食從田間到餐桌需經歷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巨大浪費。要樹立“大食物觀”,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節糧減損體系。在生產環節,可引入無人機等現代技術手段,推廣精準播種、變量施肥,降低平均損耗;在流通環節,可建設智能化倉儲設施,推廣低溫保鮮技術,防止因糧食霉變而產生的浪費;在加工環節,可發展適度加工工藝,刪減不必要的加工步驟,從而保留更多的營養物質,最終減少能源消耗;在消費環節,可積極倡導“適量點餐”“按需取用”“剩菜打包”的飲食觀念,推廣“半份菜”“小份菜”“拼盤”等服務,節約每一粒糧食。
強化制度約束,織密法治監督網絡。自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實施以來,通過法律的引導,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個人重視食品浪費問題,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減少食品浪費。但有言道“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面對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執法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強。比如建立食品浪費監測預警平臺,運用大數據分析重點區域、行業浪費特征,并實行分級管控?;蛘唛_展糧食節約專項巡察,對黨員干部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情形予以嚴厲打擊。又或者完善激勵機制,對積極踐行節糧減損的餐飲企業酌情給予稅收減免,對種糧大戶實行優質優價收購政策,讓產糧、節糧者得到切實的優惠。
厚植文明沃土,培育節儉社會風尚。推動節糧減損,遏制舌尖浪費,最重要的是在全社會開展節約糧食宣傳教育,讓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培育節儉風尚,可以從娃娃抓起,比如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入勤儉節約的相關課程,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群體從小養成好習慣。可以創新宣傳方式,比如多制作類似《一粒米的旅程》等公益短片,用動畫的形式呈現糧食從播種到餐桌的全過程,展現糧食的來之不易,激活喚醒人們的文明意識。此外,還可以大力倡導“N-1點餐模式”,通過為菜品做減法、為文明做加法,推動“光盤行動”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亮麗名片。
人們總說“開源節流”,其實某種程度上而言,“節流”亦是“開源”。踐行節糧減損,其效果相當于耕耘一片“無形的良田”。可見,我們要切實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齊心協力耕好“無形良田”,為鞏固國家糧食安全防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