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在“5?25”心理健康活動日的濃厚氛圍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唯有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協同發力,才能為未成年人筑牢心理健康防線,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家庭是未成年人心靈成長的“第一課堂”,也是精神文明傳承的關鍵場所。部分家長存在“重成績輕心理”的誤區,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既埋下心理隱患,也阻礙良好家風傳承。家長應轉變理念,重視“心靈對話”,在溝通中傳遞積極價值觀。同時主動參與家長學校心理健康講座、社區家風故事分享會等活動,傳承傳統美德,讓家庭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最小單元。
學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也是精神文明培育的搖籃。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通過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實施“一人一策”輔導;開展“心理健康家長沙龍”,聯合專業機構舉辦特色活動,提升學生心理調適能力。同時,借助主題班會、校園文化節等形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厚植文明沃土。
社會各界是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職能部門應強化網絡監管,凈化網絡空間;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設“四點半課堂”,組織道德模范宣講等活動;企業與社會組織通過公益捐贈、志愿服務,助力教育公平與文明進步。多方合力營造積極健康、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從“各自為戰”到“協同共治”,構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守護體系,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守護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希望,也是夯實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當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我愛我”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才能扛起時代重任,在未來為國家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鼓樓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