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5月23日,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公布,三明市再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作為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的重要發(fā)祥地,40多年來,三明市持續(xù)發(fā)力,形成了“共建聯創(chuàng)”“滿意在三明”“好人建設”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如今,精神文明建設已深深融入三明的各行各業(yè),文明新風拂遍城鄉(xiāng),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福建省紀念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40周年座談會在三明召開。 周志鴻 攝
民生為本
擦亮“滿意在三明”品牌
三明市始終堅持以民生為本,不斷擦亮“滿意在三明”品牌,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2024年9月,福建省紀念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40周年座談會在三明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設注入了新動力。
在民生服務方面,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了有效治理。5月20日,市民陳先生通過e三明互動板塊反映天然氣泄漏問題,燃氣公司、公安、消防等部門迅速聯動響應,及時消除隱患。這一幕,正是“滿意在三明”民生答卷的生動寫照。
12345政務熱線與e三明構建了24小時“不打烊”的快速響應機制。自2022年1月以來,“隨手拍”功能已受理群眾訴求16.4萬余件,受理率、回復率均達100%,滿意率高達99.57%。
老舊小區(qū)改造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東霞新村曾是無物業(yè)、臟亂差的“老大難”小區(qū),如今已煥然一新,黃泥路變成水泥路,荒地變成廣場,鄰里關系更加融洽。
這一轉變得益于三明市探索的居民自治模式,通過整合樓棟長、黨員等力量,推動服務下沉,全市200余個小區(qū)實現了業(yè)主自治管理,展現出嶄新容顏。
文明實踐成為全民參與的新風尚。2月11日,三元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文明織夢,攜手啟航”市民文明觀察團交流分享會,成員們分享了文明觀察團的發(fā)展歷程、為城市發(fā)展建言獻策、用鏡頭記錄文明瞬間以及深入社區(qū)解決難題的經驗。
近年來,三明市探索建立的市民文明觀察團如同城市的文明“啄木鳥”,通過市“數字城管”APP上報問題1212件、立案數1112件,有效上報率91.7%、整改率100%,全市不文明現象同比下降31%,其經驗做法得到中宣部創(chuàng)新專題推廣。
同時,推行的市民文明積分制成為推動文明行為的重要抓手。305個嘉許項目入駐積分商城,1082戶家庭獲得1.36億元“文明貸”授信,文明行為逐漸成為市民的自覺選擇。
在宣傳方面,加強內宣外宣能力,持續(xù)傳播“三明好聲音”。三明市與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聯合推出《如畫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旗幟》,拍攝專題紀錄片《精神的力量》,并在《學習時報》刊發(fā)《福建省三明市四十年如一日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提質增效》。與央視總臺聯合推出的紀錄片《典籍里的新思想》(三明季),以國際友人的視角探尋新思想在三明的實踐,海外閱覽量達1.1億次,播放量超4000萬次。
尤溪縣半山村文化建設氛圍濃厚。
城鄉(xiāng)共美
繪就全域文明新圖景
精神文明建設讓城鄉(xiāng)發(fā)生蝶變。
在尤溪縣梅仙鎮(zhèn)半山村,朱子文化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打造出古村活化的新范式。
曾經的半山村垃圾遍地、環(huán)境惡劣,村民熱衷賭博,村集體債臺高筑。自2015年起,村黨支部書記林上斗帶領村民大力推行“三誠文化”,即誠實為人、誠信做事、誠心相待。如今,半山村成功摘掉“垃圾村”帽子,成為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文明村與全省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典型示范村莊。
以“三誠”文化為核心,村里建成了游客服務中心,吸引了大批游客。2024年,半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5.33萬元,特色旅游項目年均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
近年來,三明市積極將朱子文化融入鄉(xiāng)村振興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朱子大家說”“朱子讀書會”等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廉潔文化課堂、村規(guī)民約、家風家訓中也融入朱子民本理念,引導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培育文明鄉(xiāng)風、良好家風與淳樸民風。截至目前,推動全市1737個村、208個社區(qū)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guī)民約、居民公約。
文明創(chuàng)建如春風化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5月20日,三明市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充滿愛意。市民政局為6對“零彩禮”或“低彩禮”的新人舉辦集體頒證儀式,倡導“輕彩禮、簡儀式、重承諾”的婚俗新風。
活動現場,新人宣讀《結婚誓詞》,簽署《婚事簡辦倡議書》。特邀嘉賓為新人頒發(fā)結婚證并送上祝福。新人陳劍威激動地說:“集體頒證讓這個日子意義非凡,體現了婚姻的本真。”
移風易俗“小步伐”,引領鄉(xiāng)村“大文明”。全市各級文明單位以積極推進移風易俗為重點,深入實施文明鄉(xiāng)風建設工程,開展高價彩禮等移風易俗專項治理,推動鄉(xiāng)村煥發(fā)文明新氣象。市屬主流媒體刊播120余篇宣傳報道,相關經驗文章還在《精神文明導刊》上刊登?!昂霌P婚育新風、深化移風易俗”做法獲評全國婦女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十佳案例。
同時,持續(xù)深化文明實踐提質培優(yōu)工作,用好文明實踐陣地,重點培育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萬壽巖遺址博物館、沙縣區(qū)畬族風情展示館、大田縣“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等90個特色精品陣地。在重要時間節(jié)點,圍繞“我們的節(jié)日?歡樂中國年”“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等主題,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44萬場次,總時長2.43萬小時,讓文明之花在三明大地處處盛放。
三明市“賡續(xù)·2025·百園千校清明祭英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三明八中舉辦。
文化鑄魂
激活精神傳承密碼
在三明這片紅色熱土上,文化鑄魂的號角已然吹響,精神傳承的密碼被逐一激活,一場場生動的實踐活動匯聚成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磅礴力量。
1月15日,尤溪縣中仙鎮(zhèn)華陽村熱鬧非凡,三明市委宣傳部、市農業(yè)農村局、市農科院等單位的工作人員組成文藝志愿服務隊,開展“遠山三人行”暨“福小宣?明大理”宣講活動。他們揮毫潑墨為村民書寫春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將新年的祝福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一同送到基層群眾手中,讓理論之光照亮鄉(xiāng)村的每個角落,真正實現了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有了更加鮮活的表達方式。“我們要弘揚英烈精神,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學習先烈事跡,做致敬英雄的傳播者;創(chuàng)新祭掃方式,做文明祭掃的傳遞者……”三元區(qū)第二實驗學校學生陳璐代表全體隊員宣讀《清明祭英烈倡議書》,稚嫩而堅定的聲音傳遞出新時代青少年對英烈的崇敬之情。這是清明節(jié)前后,全市各級文明校園內廣泛開展的“弘揚英烈精神 賡續(xù)紅色血脈”暨“百園千校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中的生動一幕。
三明市充分發(fā)揮豐富的紅色資源優(yōu)勢,組織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沉浸式體驗激發(fā)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堅持文藝為民惠民,三明市打磨提升本土題材情景音樂劇《風展紅旗如畫》《幸福的煙火》,發(fā)揮流動舞臺車、“半臺戲”配送等平臺作用,舉辦各類文化惠民活動1700余場次。2024年全省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集中服務活動在寧化舉辦;開展“三明之美”等文藝采風,推出《城關記憶》《沙縣之味》等文學作品,推動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持續(xù)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明市持續(xù)選樹和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編撰出版三明道德典范事跡和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書籍,讓榜樣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靈。
截至目前,全市有1人獲評全國道德模范、12人獲評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2人獲評福建省道德模范,1人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13人上榜“中國好人榜”、180人上榜“福建好人榜”,2人入選“感動福建”十大人物。一個個閃耀的名字背后,是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用行動詮釋著文明的內涵,引領著社會風尚。
從“五講四美三熱愛”到“共建聯創(chuàng)”,再到“滿意在三明”,三明市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了寶貴經驗。站在再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的嶄新起點,三明市正以更開放的姿態(tài)續(xù)寫新時代篇章,讓文明之花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爾文 通訊員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