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根深葉茂 幸??筛锌捎|
集美區以嘉庚精神為引領,探索城市文明建設的多元路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集美區大力弘揚嘉庚精神,不斷塑造城市人文魅力,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圖為美麗的嘉庚故里。(記者 王火炎 攝)
文明,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軟實力,也是人民群眾真切的幸福感。作為嘉庚故里、人文之城,近年來,集美區以嘉庚精神為引領,努力探索城市文明建設的多元路徑,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集美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大動力。
治理難點變“創建亮點”
讓百姓收獲滿滿幸福感
邊角空間變成休閑娛樂黃金角,“空中飛線”纜化下地,電箱、水表的外觀裝點了嘉庚元素……最近,位于嘉庚故里、百年學村腹地的盛光社區大社新村以“升級版”的亮麗顏值呈現在市民游客面前。在文明創建常態化進程中,集美區結合城中村整治提升等重點工作,打造宜居宜業家園,讓百姓收獲滿滿幸福感。
堅持問題導向,下足“繡花功夫”。集美區將文明創建作為推進轄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相關工作落細落實,讓文明創建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夜幕降臨,杏林碑頭夜市、軟件園三期金海豚廣場等地人氣十足,一排排餐車陸續開張。以“疏堵結合”為破題思路,集美區創新食品攤販治理模式,推行“攤規點”集中經營管理,引導食品攤販從“游擊隊”變成“正規軍”,探索出一條既能服務食品攤販行業發展、又能讓市民群眾放心消費的新路子,守護城市“煙火氣”。
聚焦農貿市場、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圍繞群眾反映最強烈、訴求最集中的問題,集美區加強走訪、深挖根源、明確舉措,深入實地指導督促整改,推動治理難點轉化為“創建亮點”。今年3月以來,區創建辦對文明村鎮、城市社區(小區)、主次干道、農貿市場等56個重點點位開展巡查暗訪,累計發現問題3909個,已整改問題3825個,整改率接近98%。
杏濱街道西濱村山后張社的一棵大榕樹下原本是一處垃圾投放點,附近居民常常抱怨這里的環境衛生問題:“這么好的納涼之地,卻變成垃圾堆!”為了充分利用大榕樹下的活動空間,相關部門、街道遷移了此處垃圾投放點并增設休閑設施,現在,“大榕樹下”變成了村民納涼、聊天的好去處。
房前屋后干凈整潔,花草樹木錯落有致——走進后溪鎮后溪村城內社,古樸清新的環境讓人耳目一新?!叭缃翊迕駛儏⑴c庭院美化的積極性很高,有的搬離雜物或主動清拆,有的栽花種草等?!焙笙逍聲r代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介紹,在當地群眾積極參與下,村莊不僅顏值更美了,還騰出不少空間打造停車場、小公園,為村民帶來真真切切的福利。
從治理難處著手,集美區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換來了城鄉面貌的提升,目前全區有21個村鎮獲評區級以上文明村鎮,文明村鎮覆蓋率達91%。
小陣地“撬動”大能量
書寫文明實踐“新答卷”
文明實踐之風如同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引領著城市風尚。近年來,集美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方位推動“人文集美”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既有青年人喜愛的健身課、瑜伽課,也有滿足老年人群體需求的書畫、智能手機使用等課程——走進杏林街道園博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500平方米的寬敞空間設置了舞蹈室、體育健身室等多種功能教室,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居民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園博社區地處集美新城核心區,居民大多是“新廈門人”,其中有不少隨子女來廈定居的退休老人。為了幫助這些“隨遷”老年家長盡快融入新環境,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僅設置了豐富的課程,還組建了各種類型的文娛隊伍,讓老人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風采,實現自我價值。
以“小陣地”搭建“大舞臺”、撬動“大能量”。目前,集美區已建成“1個區級中心、6個鎮街所、72個村居站”三級服務鏈,整合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農村幸福院等文明實踐服務點235個,聯動全區教育基地、文化場所等陣地資源40多個,構建起“全域覆蓋”的文明實踐新格局,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豐富的文化生活,收獲精神滋養。
去年8月,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搬遷至集美區青少年宮,整合集美區心理健康服務總站、集美區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館陣地資源,打造“三館合一”文明實踐綜合體,提升文明實踐綜合服務質效。集美區還充分挖掘嘉庚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繪制“區級文明實踐體驗基地資源庫”,串珠成鏈打造特色文明實踐帶,讓嘉庚精神、閩南文化在陣地浸潤中活態傳承,讓“陣地有溫度、文明有厚度”。
5月初,集美區正式啟動“弘揚時代正氣,綻放文明之光”文明實踐“新風秀”活動,發動廣大集美人尤其是青年群體用鏡頭展現“人文集美”魅力,助推城市品牌建設和文明素養提升?!拔覀円浴嘛L秀’為紐帶,凝聚全民之力,吹響文明建設的集結號?!奔绤^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鏡頭語言、藝術創作,推廣集美城市品牌形象,擦亮集美的文明底色。
集美區聚焦“建設、培育、服務”,充分發揮轄區高校多、青年人口多的特色,整合挖掘集美區16所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優勢,以青年實踐賦能社會治理的模式,通過“平臺搭建+服務深化”雙向發力,進一步拓展校地互動深度與廣度。
為深入挖掘嘉庚文化的時代價值和深厚內涵,創新嘉庚精神教育形式,今年,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動集美大學潯夢志愿服務隊、廈門興才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等高校骨干志愿力量,開展“瓷韻流芳嘉庚風,積木巧筑藝術夢”集美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下基層系列活動,以南薰樓、剪瓷雕、龍舟元素積木為載體,打造互動體驗式學習課堂,在寓教于樂中,加深兒童、青少年對嘉庚文化的理解和對閩南傳統文化的熱愛。
近年來,集美區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倡導把民俗日作為慈善日、文化節、愛心日的創新做法,鼓勵各村(社區)設立善行義舉榜,舉辦群眾廣泛參與的文體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圍繞抵制高額彩禮、提倡厚養薄葬等重點工作,集美區集中開展宣傳引導,組織舉辦“移風易俗奏新章·紅白喜事辯新風”辯論賽、“移風易俗·清明祭英烈”等活動,并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樹起文明新風。
文明浸潤傳承愛心
全力講好“集美故事”
道德標桿就在身邊、文明宣傳隨處可見、文化熏陶浸潤心田……徜徉在集美區的大街小巷,隨時能感受到這座人文之城的底蘊與溫度。以文明培育為統領,集美區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新鄉賢、新時代好少年等先進典型的選樹宣傳工作,突出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明洗禮、文化熏陶,塑造城市文明的“內在氣質”,全力講好“集美故事”。
集美“亮燈交警”陳清洲榮獲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推薦17名人員參評“中國好人榜”“感動福建十大人物”;鄭好等16名同學獲評2024年集美區“新時代好少年”;樂安中學4名高中生見義勇為事件被人民網等央媒廣泛報道……在集美人的“身邊”,榜樣的力量無所不在,他們是真善美的傳播者、正能量的弘揚者、道德新風尚的踐行者,以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用愛心與奉獻溫暖著每一個角落。
2024年4月17日下午2時,樂安中學附近一家餐館門前,一名男子突然倒地抽搐,血流不止、口吐白沫,情況十分危急。正在上學路上的樂安中學學生林預凱、周子軒、張遠輝、鮑磊等4人看到這一情況立即伸出援手,加入施救行列,讓傷者及時止血、送醫,展現了新時代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精神素質。
被集美人親切稱為“盧媽媽”的“中國好人榜”入圍者盧秀毅,十余年如一日照顧轄區困難老人。家住濱水社區的郭老伯中風落下腿疾,生活無法自理,家中十分臟亂。聽聞郭老伯的情況后,盧秀毅立即帶隊上門,把他的屋子收拾干凈,暖心陪伴老人。在盧秀毅的不懈努力下,一支有愛心、高素質、甘于奉獻的志愿者隊伍逐漸形成。據悉,由她創建的“盧媽媽愛心隊”目前已有140多位實名注冊志愿者,近年來開展了近600場志愿服務活動,服務8300多人次。
愛心善舉接力傳遞,文明新風“潤物無聲”。集美區堅持把價值引領貫穿文明創建全過程。聚焦文明交通,在全區71所中小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宣傳;圍繞文明養犬主題,聯合愛心企業開展“寵愛有方,文明同行”活動,線上線下吸引超50萬人次參與;倡導“全民閱讀”,深入開展“書香伴我行、悅讀傳文明”閱讀行動;聯動轄區高校,開展“聚力文明實踐,點亮美好生活”公益廣告征集活動,吸引超800個優秀作品參加比賽……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依托百年學村的文化底蘊,集美區不斷豐富載體、匯聚力量,照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近年來,集美區持續舉辦“百園千校清明祭英烈”等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推動全民閱讀,指導轄區各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弘揚嘉庚精神,傳承傳統文化。
占地總面積1742平方米,建有心理放松室、沙盤室、心理劇場、藝術療愈室、心理測量室、心理咨詢室等多個功能室——去年8月,集美區心理健康服務總站全面升級,建立起集心理觀察預警、心理篩查、心理評估、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于一體的心理危機干預服務模式,為轄區居民特別是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心關懷”。近年來,集美區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關愛青少年成長的重要舉措,培育了4支隊伍、19個心理服務平臺,擦亮“心靈綠洲”心理健康服務品牌。以集美區心理健康服務總站為陣地,今年1-4月,集美區“心靈綠洲”熱線共接聽公益咨詢電話79個,累計通話時長2765分鐘;線下開展面對面心理咨詢102次,咨詢時長153小時,為來訪者提供沙盤咨詢、放松治療、家庭訪談等多種心理服務,切實為青少年身心健康保駕護航。(廈門日報記者 應潔 通訊員 許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