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精彩的民俗表演。施遠圻 攝
“嗦啰嗹”大旗開道,火鼎公婆、拍胸舞等隊伍緊隨其后,彩婆沿街分發香囊……5月29日上午,泉州城南“嗦啰嗹”巡游隊伍從泉郡后山宮出發,走街串巷,為沿街商家、居民送去節日的祝福。
“‘嗦啰嗹’也稱采蓮,是一種特殊的‘沿街逐疫’傳統民俗活動,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了,是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郡后山宮董事會負責人吳安龍告訴記者,隊伍中最核心的是龍王頭崇拜和眾人反復吟唱“嗦啰嗹”,包含祈求平安、消災除病、驅邪納福等美好寓意。
巡游隊伍向市民分發榕艾。施遠圻 攝
雖然天空下著雨,現場仍十分熱鬧。200多人的巡游隊伍穿著雨衣、拿著雨傘,途經江濱北路、富美宮、萬壽路、天后宮、德濟門遺址廣場,一路上載歌載舞,沿街噴灑雄黃酒。沿途不少商戶、住戶在門口設下“香案”,歡迎采蓮隊伍入內“采蓮”;隊伍中的人員會向商家、居民分發榕枝、艾草及香囊,收到祝福的人也會回贈紅包以表謝意。
原來,端午時節是氣候轉換的一個重要節點,人容易生病;且隨著氣溫升高,各種蛇蟲也進入活躍期,因此五月又被稱為“毒月”。老泉州人會借由“嗦啰嗹”巡游活動,噴灑雄黃酒,分發艾草、榕枝及香囊,以期達到消災除瘟的作用,這個習俗在泉州城南一直保留至今。
精彩的民俗表演。施遠圻 攝
“我們所噴灑的雄黃酒有著消毒殺蟲的作用,分發的艾草、榕枝具有溫經、祛濕、活血解毒等不同藥用價值。分發香囊也是由中草藥配制而成,也具有疏風解表散邪、清氣開竅等功效。”吳安龍說。
今年86歲的張阿婆和80歲的蔡阿婆在上午9點多撐傘結伴到德濟門遺址廣場旁等待“嗦啰嗹”巡游隊伍,為的便是領取榕枝、艾草和香囊。她們覺得這是老祖宗保留下來的習俗,除了吃肉粽,需要在門口插上榕艾,才有過端午節的感覺,也期待一家人能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此次“泉州市鯉城區‘我們的節日·端午’——城南‘嗦啰嗹’非遺活動”由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鯉城區委宣傳部、鯉城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臨江街道、鯉城區志愿服務總隊聯合舉辦,旨在豐富群眾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下一步,鯉城區還在將在傳統節日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倡導文明新風尚;并推動“嗦啰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提高非遺傳播力、影響力。(東南網 鯉城區委宣傳部 施遠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