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2025年高考在即,為更好幫助廣大考生了解考試注意事項,教育部6月3日以問答形式發布2025年高考提示,提醒考生做好個人防護。(6月3日 新華網)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將于6月7日至9日舉行。每年高考期間,有關考試安排、身份核驗、違禁物品、志愿填報等信息的準確獲取,成為大家關切的焦點。高考不僅是一場知識的比拼,更是一次心理、信息、時間多重壓力下的系統性“大考”。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考生和家長最怕的不是信息匱乏,而是信息過載與真假難辨。某些“熱心網友”的小道消息、平臺“算法推薦”的內容、甚至部分機構的“話術引流”,極易在考前焦慮情緒中摻雜進“偽知識”,傳導出“假權威”。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當下,高考信息的“輿論場”早已不局限于新聞發布會與公告欄,更廣泛存在于微信群、朋友圈、自媒體賬號與算法推送中。一個不實的消息、一段含混的視頻,甚至一句斷章取義的解讀,都可能瞬間引發家長情緒波動,誤導考生選擇,擾亂高考秩序。
因此,越是高考前后的關鍵時刻,越要讓權威信息發聲在前,牢牢占據C位。現在的信息傳播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誰更快”“誰更響”的較量。教育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要進一步優化信息發布路徑,充分用好政務新媒體、地方主流媒體、“陽光高考”平臺等陣地,既發得快,也講得清,把復雜問題簡單講、把權威聲音放大傳,讓信息及時觸達到“最后一米”。要讓權威信息發布更“接地氣”,更“帶流量”,更“有溫度”。
同時,還要強化考生與家長的信息“免疫力”。面對形形色色的“志愿填報專家”“考試通道秘籍”,要從源頭構建高質量信息供給,形成制度性回應體系,才能壓縮“信息黃牛”生存空間,為公眾識別風險提供有力支持。
高考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信息服務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若信息失真,信任就會滑坡;若回應遲滯,焦慮就會發酵。讓權威聲音及時傳達、主導傳播、引導情緒,不僅有助于形成規范有序的考試環境,也更有利于構建公正透明的高考生態。
信息引導的背后,是治理能力的體現。從備考迎考到考后志愿填報,高考是一項高度組織化、精細化的社會系統工程,任何一環的信息失真都可能產生“蝴蝶效應”。要把握關鍵節點,圍繞考試安全、交通安排、心理輔導、健康防護、志愿填報、考后安全等方面提前布局、綜合研判、統一口徑,做到有組織、有章法、有溫度,讓廣大考生真正感受到“穩”字當頭、“準”字托底。
一個公平的高考環境,不只是物理空間的安靜與有序,更是信息空間的清朗與可信。清除信息污染,壓實信息責任,提升信息服務的質感,是每一位考試服務者、每一個信息發布者的職責所在。考場上需要標準答案,考場外更需要權威信息的安全感與確定感。(泉州文明網 孫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