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社區第一時間更換好了路燈,晚上小區里亮堂堂的,出門散步方便多了。”近日,看著小區里新換上的路燈,寧化縣翠江鎮中山社區翠江明珠小區的居民張友根滿臉笑意地說,這多虧了樓棟長,在他們的推動下,小區里一件件民生“小事”陸續得到解決。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關鍵點。近年來,寧化縣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積極適應基層治理新任務、居民群眾新需求,發動多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持續提升群眾家門口的幸福感。
“黨建+樓棟長” 速解急難愁盼
前不久,翠江明珠小區的黨員樓棟長吳瑞仁利用周末時間,組織所在樓棟的居民召開會議。“小區監控存在盲區,社區能不能對小區監控設施進行更新升級”“小區的路燈很多都是昏暗的,建議進行更換,讓大家出行踏實方便些”……會上,吳瑞仁收集到不少好的意見建議,并及時進行整理分類,上報給小區所在的中山社區。
中山社區常住人口達15564人,針對小區居民群眾之間溝通協調不暢、物業責任落實不到位、矛盾易發多發等問題。近年來,中山社區根據“個人自薦+群眾舉薦+社區推薦”的方式,篩選出27名責任心強、奉獻意識強、群眾口碑好的黨員居民,充實到小區樓棟長隊伍中。同時,建立“小區支部書記+樓棟長”“樓棟長+居民”雙向溝通平臺,把收集社情民意的觸角延伸到小區、樓棟。
如同吳瑞仁一樣,27名樓棟長不定期召開樓棟長議事會,圍繞居民反映的問題、鄰里活動開展、小區品質提升等事項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近兩年來,共收集居民“急難愁盼”大小事26件,實施中東新村道路管網改造、翠江明珠老舊小區改造、寧陽御景小區加裝健身器材等惠民工程,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黨員樓棟長們還成了小區的政策宣傳員、信息報送員、矛盾調解員、情感聯絡員,在他們的帶動下,小區居民漸漸地主動參與到清理樓道雜物、種植花草、維護設施等社區建設工作中。“有黨員樓棟長,我們有問題都能及時反映,社區越來越好了,住在這里很舒心!”張友根深有感觸地說。
“聚鄰+文化” 鄰里情誼更溫馨
5月2日上午,翠江鎮雙虹社區的近鄰網格之家活動廣場聚滿了群眾,變得熱鬧起來。
“聽說今天有演出,我們早早地就來了。”居民張玉紅激動地說。
原來,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居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由社區居民排練的文藝匯演要在這里舉行。“社區居民朋友們,今天我們相聚一起,共同欣賞精彩節目……”主持人的開場白拉開了演出的帷幕,廣場頓時沸騰起來。接著,舞蹈《洗衣歌》《水墨漓江美》,歌曲《雁南飛》《打靶歸來》等眾多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現場氣氛熱烈,歡呼聲、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
陳朝秀在小區居住十幾年了,下樓買菜的時候正好趕上演出,禁不住駐足觀看:“社區舉辦的演出,真是精彩極了,看了以后心情特別好!”
雙虹社區包括22個小區,目前轄區住戶8777戶,常住人口1.69萬余人。社區黨支部書記羅小林介紹,社區以“聚鄰文化”建設為抓手,充分發動社區內的機關干部、企業干部、學校老師等居民組成志愿服務隊,經常性開展文藝演出等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去年以來,社區在節日期間開展了“愛在重陽耆樂助老”文藝匯演、“巾幗心向黨·奮進新征程”慶“三八”節等各類文藝活動演出16場次、惠及居民2000多人次,進一步增強了“鄰里和諧情”。
文化服務既要“送上門”,更要“種下根”。去年,雙虹社區根據居民的需求,陸續開設了插畫、書法、茶藝、電吹管等藝術培訓班,共吸引了150多名社區居民參與。“培訓班上,大家不僅能看到、學到,還能親自動手,每次培訓班的名額都是一搶而空。”羅小林說,今年社區還將舉辦各類培訓班,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志愿+巾幗” 精準服務暖人心
“阿姨,您可千萬別亂點來路不明的鏈接,很有可能就是詐騙……”5月22日,在城郊鎮濱江社區濱江壹號小區,“巾幗志愿紅”隊伍正向居民發放防詐騙宣傳材料,耐心細致地講解防詐知識。
這支充滿力量的隊伍,由濱江社區的658名女性組成,她們以“專業+情懷”為紐帶,組建了理論宣講、家庭教育、女性健康等7支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伍。成立四年多以來,巾幗志愿者們依托“人熟、地熟、情況熟”的本土化優勢,通過小區業主群、公告欄等,定期收集社區居民服務需求,匯總形成“服務需求清單”,再分派給相應的巾幗志愿服務隊,實現“居民有需求,服務有落實”的良性循環。
2024年以來,這支“巾幗志愿紅”共開展環境整治、健康義診、就業咨詢、家庭教育講座等志愿服務活動80余場,開辦瑜伽、廣場舞、古典舞等藝體培訓60余場。
“我在服裝廠上班,按件計算,時間自由,多勞多得。”說起現在的工作,曾在家帶娃的寶媽張珍金很是滿意,“這還得感謝社區巾幗家政服務站,通過她們的介紹讓我順利找到了工作。”
2023年8月,三明市首個社區巾幗家政服務站在濱江社區成立,社區就業幫扶巾幗志愿服務隊采用“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將線下巾幗家政服務站與線上零工市場有效結合,精準對接社區婦女靈活就業需求,高效匹配家政服務、育嬰月嫂、“無陪護”護理員等崗位,幫助50多名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月增收2000元。
“現在,社會工作者、教師、大學生、醫護工作者、企業愛心人士,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社區巾幗志愿服務隊,給予社區居民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留守兒童等提供關愛與服務,讓大家享受家門口的關心和服務。”濱江社區黨支部書記付麗烘說。(三明日報寧化記者站 雷露微 張小霞 通訊員 李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