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記“全國文明校園”福建省三明市農業學校
文明風6月9日訊 漫步在福建省三明市農業學校(以下簡稱“三明農校”),撲面而來的是清新的綠意和蓬勃的朝氣。從校前廣場的“鴻雁于飛”公園拾級而上,穿過中區郁郁蔥蔥的“雁鳴”公園,來到后區古樸典雅的工匠園,校園文化氛圍撲面而來,處處彰顯著新時代文明校園的蓬勃生機。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召開,三明農校榮膺“全國文明校園”稱號。建校60年來,學校始終牢記初心,不斷提升師生文明素養,培養了3萬余名優秀學子,為社會發展貢獻了農校力量。三明農校這所根植紅色沃土的職教學校,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續寫更輝煌的育人華章。
三明農校開展“學習家風,促師德師風升華”主題教育活動
以德潤心,鑄造文明之魂
“最近學習上有遇到什么困難嗎?”“對于考試是否有緊張焦慮的情緒?”……在三明農校的雁棲亭里,張蕭郁老師正和12名即將參加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的學生圍坐在一起,輕聲細語地開展德育輔導活動。
“學校創新研發了‘智慧德育平臺’,每位老師專門負責十多名學生。從學生入學一直到畢業,我們會重點關心他們的學業和生活,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張蕭郁微笑著說,這個過程是老師和學生互選的,這樣一來,學生們能真正地信任老師,敞開心扉地和他們交流。
黨建引領,智慧賦能。學校積極創建“黨建賦能 頭雁領航”的黨建品牌,打造“潤德育心,群雁齊飛”特色育人品牌,組織實施德育導師等“六項行動”,以德育信息化為切入點推進“三全育人”,通過全員智慧德育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系統面向全校學生發布德育微課、課外德育活動等,實現德育教育精細化、學生成長評價可視化。值得一提的是,《三明市農業學校構建智慧德育評價體系》入選《福建省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成為全省中職教育創新典范。
心理閱覽室、心理輔導室、團體輔導室、心理電影放映室……投資建成的360余平方米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我們配備了專業心理健康咨詢教師3人,基本實現‘五育并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三明農校黨委書記羅世欽介紹。
近年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大幅度提升,社會美譽度明顯上升。2名學生見習期間勇斗歹徒榮獲“福建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調查顯示,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達99%。
每周一下午最后一節,三明農校學生在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進行勞動教育課
培德重教,厚植文明之根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在師德專題培訓會上,羅世欽反復強調:“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不僅要嚴謹治學,更要廉潔從教。”會上,老師們認真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共同探討如何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近年來,學校始終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發展的核心,通過創新培訓模式、實施新老教師“雛雁工程”等方式,培育出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目前,學校擁有省級學科帶頭人2名、省級技能大師1名、省級名師(班主任)工作室3個,以及市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技能大師和學科帶頭人共8人,“雙師型”教師占比高達70%,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學校不僅深耕教育教學,更將目光投向廣袤的鄉村大地。依托專業群優勢,學校組建技術服務團隊,深入農村、企業、社區,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與終身教育服務。近五年,學校教師牽頭或參與4個省級科技特派員團隊,承擔省市級科特派工作18人次,服務企業13家,年均培訓5000余人次,助力茶農、果農等新農人增收超200萬元。更令人欣喜的是,教師團隊研發的“小型化煙稈收獲機”獲國家發明專利,讓科技創新真正服務于農業生產,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力。
在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的道路上,學校同樣步履不停。沙縣小吃非遺技藝傳承、傳統剪紙工藝等特色課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更讓他們成為“有情懷、有擔當”的文化傳承者。2024年,學校開展涉農培訓69期,惠及3783人次,獲評全國“職業院校服務終身學習項目”優秀單位,真正實現了“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全民學習”的使命。
三明農校在職業教育活動周與企業聯合舉辦美妝大賽
文化浸潤,營造文明氛圍
走進學校的排練室,2023級廣告設計五年專班的同學們身著古裝,全身心地投入排練。同學們有的微微皺眉,專注地演繹著藺相如慷慨陳詞的橋段;有的則小心翼翼地模擬著秦王的傲慢與心虛,動作神態拿捏得恰到好處。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不斷調整著神態和動作,力求將課本劇《完璧歸趙》完美呈現。
“通過這次表演,我們不僅體驗了當演員的樂趣,更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了戰國時期的風云變幻。”飾演藺相如的同學在謝幕后興奮地說,“特別是對藺相如不畏強權、機智愛國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真的太有趣了!”
近年來,三明農校著力構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園生態。學校常態化開展課本劇展演活動,讓同學們在演繹經典中感悟歷史、涵養品格。走廊里懸掛的經典名著推薦牌、教室黑板上的讀書心得分享、宣傳欄中的文化名人故事……校園里,讀書氛圍正濃。學校還創新開展采訪類欄目“青聲青語”、黨史學習教育宣講類欄目“團團講黨史”,讓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我們的‘三明農校青年之聲’文化品牌已收獲近50萬次點擊,公眾號推送總閱讀量突破30萬人次。”羅世欽介紹,學校打造了“青春筑夢”校園文化品牌,組織開展課后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體育運動節、文藝匯演等形式多樣、內容健康、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
此外,每年暑期學校組織學生會干部參加三明農校紅色研學教育暨學生干部軍事夏令營,開展基礎軍事訓練、實踐素質拓展,進行紅色研學教育,讓學生重走長征路、重溫入團誓詞、重溫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沙縣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