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鳥瞰軍營村。 夏海濱 攝
日前,廈門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七連冠”,同安區蓮花鎮獲評全國文明鎮、汀溪鎮頂村村入選全國文明村、林振桓家庭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稱號,同安以榮譽“大滿貫”的亮眼成績,詮釋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彰顯出“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也是衡量城鄉融合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尺。同安區榮獲“文明鎮、文明村、文明家庭”榮譽的背后,既是對文明村鎮建設的深刻理解與創新實踐,也是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發展智慧的生動體現。
山水蓮花綻文明
走入蓮花鎮軍營村,平坦整潔的村道蜿蜒向前,兩側綠植錯落有致,串聯起一戶戶閩南民居。高山黨校里傳來宣講聲,不遠處茶園里茶農正熟練采茶,溪邊新建的文明實踐長廊,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訴說著村莊的滄桑巨變,勾勒出文明與發展交融共生的鮮活畫卷。
這般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景象,源于軍營村對思想文明建設的深耕不輟。依托高山優勢,軍營村創新打造“一站十崗”,串聯紅色地標形成研學路線,構建起立體化思想教育矩陣。“高山上的閱讀”項目以“扶志+扶智”照亮山區兒童未來,孩子們在書香中拓寬視野、點燃夢想;軍營村實踐站更是憑借出色的建設成果入選省級培優工程,成為蓮花鎮思想文明建設扎實成效的有力注腳。
在文明村鎮建設過程中,蓮花鎮立足自身實際,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文明發展道路。在自然資源與人文底蘊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質化困境。
一方面,以創新為引擎,巧妙地將理論宣講融入鄉村生活日常,讓黨的創新理論在高山村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文明思想從“有形覆蓋”向“有效浸潤”的跨越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另一方面,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主干道路、村莊道路,推進村莊美化、亮化。不斷推進“一革命四行動”,強化飲用水源及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溪流養護,“山綠、水清、河暢、景美”的清新蓮花基本成型。
“在蓮花鎮,文明城市建設從‘政府主導’到‘全民共建’不斷轉變。”同安區蓮花鎮黨委宣傳委員吳榮輝說,無論是房前屋后的環境整治,還是衛生死角的徹底清理,村民都踴躍參與,這份熱情是多年來文明理念持續浸潤結出的碩果。
頂上鄉村展新顏
放眼同安廣袤的農村,鄉風淳、鄉村興,文明之風散發著“鄉土味道”。
位于同安汀溪鎮西北部山區的頂村村,曾經基礎設施較差,村集體經濟薄弱。近年來,頂村村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文明賦能文旅發展,文旅反哺文明建設”方式,讓文明創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實現村莊的華麗蛻變。
文明創建成為頂村村文旅發展的基石。“這些年,我們堅持把文明創建與鄉村振興擰成一股繩,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汀溪鎮頂村村黨總支書記馬明女感慨地說,村里的道路四通八達,環境衛生專人管理,垃圾定時清運,房前屋后綠樹成蔭,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參與文明創建的熱情越來越高。
文明創建不僅提升了村莊顏值,更激發了村民參與熱情,為文旅發展凝聚起強大合力。頂村村在2008年轉型發展鄉村旅游,同時啟動退養工作,通過“村民眾籌+集體入股”模式,成立農家樂專業合作社。
從盤活閑置農房打造37棟精品民宿,到培育15家特色農家樂,村民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共建,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真金白銀。這種以集體智慧打破發展瓶頸的模式,既守住了綠水青山,又開辟出“人人參與、戶戶受益”的共富道路,進一步打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大門。
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今的頂村村已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摘、冬養生”的四季旅游格局,并打造出“頂上啤酒節”“千人豐收土豬宴”等特色文旅品牌,生態美景變身經濟引擎。
文旅的蓬勃發展,也成為文明建設的助推器。在2024年的“千人豐收土豬宴”上,村民自養的數十頭土豬化作飄香美食,各家各戶拿出拿手好菜,在展現農家風味的同時,又秉持“踐行節約、愛護環境”理念,避免鋪張浪費,讓食材物盡其用。游客穿梭其間,嘗農家風味、賞田園美景、品民俗風情,活動不僅讓游客流連忘返,也為村集體帶來可觀收入。
數據顯示,頂村村在2024年接待游客20萬余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75.2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5.3萬元。(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邱趙胤 通訊員 楊心亮 余雪燕 周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