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捐贈儀式簽約現場。東南網記者 黃雨昕 攝
在第十八個國際檔案日到來之際,6月9日上午,泉州市紅色檔案捐贈儀式暨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在泉州市老年活動中心舉行,這場承載歷史溫度與精神傳承的活動以珍貴檔案為媒,致敬革命先輩,賡續紅色血脈。
活動現場,離休干部代表周玉堂、張永年及部分離休干部家屬分別與泉州市檔案館簽訂了《檔案捐贈協議書》,他們在紙上寫下的不僅是名字,更是對傳承紅色基因的莊嚴承諾。
周玉堂老人今年95歲,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他這次捐贈的5件歷史資料,包含了南京解放時期、土地改革時期的合影以及個人剿匪的工作瞬間照片等。“這些照片是革命歲月的‘見證者’,希望后代要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傳統。”當提及為何要將珍藏了70多年的珍貴檔案捐贈出來時,周玉堂老人如是說。
張永年老人今年101歲,出生于上杭縣古田鎮,1947年在廈門參加閩西南地下黨,后來進入永春、德化、大田山區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1949年8月23日永春縣解放后,曾任永春縣工委組織部部長等職務,為此他撰寫了《不能忘記的日子——追述永春縣“8·23”解放》,本次將永春解放紀念章、工作記錄等珍貴的歷史紅色檔案捐贈給泉州市檔案館,他表示:“資料交給國家保管,能讓更多人看見‘共產黨人不怕困難’的精神,讓這種精神代代相傳。”
離休干部捐贈的部分紅色檔案。東南網記者 黃雨昕 攝
高劍鋒老同志早年隨祖輩移居菲律賓,1935年加入菲律賓共產黨,抗戰勝利后回國繼續奮斗。其子高慶平表示,此次捐贈的43件紅色檔案不僅是父親的人生印記,更是無數海外革命者的精神縮影,今天將它們捐贈,是希望這些紅色檔案資料能夠得到更好的保存,也希望更多人知道,愛國情懷不分地域,革命信仰永不褪色。
泛黃的照片、斑駁的手稿、閃耀的獎章……這些鐫刻著革命年代烽火印記的檔案,凝結著老一輩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為泉州紅色文化傳承注入深厚動能。泉州市檔案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能夠進一步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做好紅色檔案征集、保護、開發利用和宣傳工作,讓紅色記憶永遠留存、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泉州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正在演示檔案修復技術。東南網記者 黃雨昕 攝
捐贈儀式后,泉州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施琪化身“檔案修復導師”,細致演示了紙張去污、破損修復等技術。老同志們圍攏在工作臺前,專注地聆聽每一個步驟并感嘆:“今天揭開了檔案修復的神秘面紗,修復工作真是個精細活啊!”大家也都積極參與到現場檔案修復體驗中,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當天,泉州市檔案館一級主任科員、福建省檔案專家吳清杰還帶來“請聽檔案說”家庭檔案專題講座,分享如何整理、保存和利用家庭檔案,讓小家記憶成為永恒傳承。
此次活動既是對紅色歷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對檔案事業的生動實踐。據悉,自2025年1月啟動離休干部檔案征集行動以來,全市已累計收集紅色檔案792件,涵蓋工作筆記、任職文書、出版物、獎章、獎狀、照片、錄音、錄像等多類載體。(東南網記者 黃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