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升華入選全國“青年非遺視頻創作哺育行動”名錄,非遺+短視頻讓傳統手藝出圈,為福州脫胎漆器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傳播路徑的報道。(6月12日 福州日報)
非遺傳承面臨從“有價無市”到“無人問津”的困境。福州脫胎漆器、軟木畫、油紙傘等非遺技藝,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精湛的工藝,但在現代社會中卻面臨嚴峻挑戰。傳統制作周期長、成本高、市場狹窄,導致許多非遺項目陷入“有價無市”的尷尬境地。年輕一代對傳統手工藝的興趣不高,傳承人老齡化嚴重,部分技藝甚至瀕臨失傳。如何讓非遺“活”起來,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短視頻讓非遺“破圈”。在數字化浪潮下,福州非遺傳承人正積極擁抱新媒體,借助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讓傳統技藝走進大眾視野。如福州脫胎漆器傳承人張升華通過抖音、微信等平臺展示創作過程,讓網友直觀感受漆藝的魅力。短視頻的即時性、互動性和傳播力,打破了非遺與年輕群體之間的隔閡,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這些傳統工藝。此外,電商平臺也為非遺產品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通過線上直播帶貨,非遺工藝品不再局限于線下小眾市場,而是走向全國甚至全球,大大拓寬了消費群體。數字經濟不僅改變了非遺的傳播方式,更激活了其市場潛力。
“非遺+數字”讓傳統更時尚。要讓非遺真正“活”下去,僅靠傳播還不夠,還需在產品本身上進行創新。福州非遺傳承人正在探索“非遺+數字”“非遺+文創”等新模式,
一是在工藝上創新,如張升華將大漆與陶瓷結合,縮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使漆器更貼近日常生活;二是在設計上創新,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元素,如將脫胎漆器與國潮風格結合,吸引年輕消費者;三是在體驗上創新,如利用VR、A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讓用戶在線感受制作過程,增強互動性。
打造福州非遺數字生態。要讓非遺在數字經濟時代持續發展,需要多方合力。一方面需要政府支持推動非遺數字化保護工程,建立非遺數據庫,利用AI、3D建模等技術記錄瀕危技藝,并在文旅融合上下功夫,如結合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打造非遺數字展館,推動“非遺+旅游”模式。另一方面需要校企加強合作,鼓勵高校與非遺傳承人合作,培養兼具傳統技藝和數字營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數字經濟為福州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全新路徑。通過短視頻傳播、電商銷售、文創創新等方式,傳統工藝正以更年輕、更時尚的姿態回歸大眾視野。未來,只有持續推動“非遺+數字”深度融合,才能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真正“活”在當下,走向未來。(鼓樓區委文明辦 陳新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