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嘉禾民族村全貌 黃坑鎮 供圖
文明風6月13日訊 日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鎮嘉禾民族村繼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鎮嘉禾民族村地處建陽區西北部,東接武夷山、西連邵武。近年來,嘉禾民族村以全國文明村創建為契機,深挖“生態稟賦+畬族風情+人文歷史”特色優勢,以畬族風情園、響鼓水世界為核心引擎,打造“生態為基、文化鑄魂、旅游富民”的民族特色村寨樣本,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省級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示范村”“福建森林村莊”等榮譽稱號,走出一條獨具魅力的和美鄉村振興之路。
美麗庭院。楊進德 攝
提升村寨宜居之美,完善設施惠民生
嘉禾民族村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文明創建的重要突破口,建立“黨員聯戶+志愿包片”治理模式——121名志愿者組建9支服務隊,實行“黨員掛鉤農戶、志愿者分區包干”責任制,每月常態化開展活動2場次,通過志愿活動激發全民參與熱情。借力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投入約100萬元實施畬族風情外立面改造工程,主街房屋統一采用“木窗、木門、棕黃色以紅色點綴”的畬族特色樣式。同時,以點帶面推進庭院綠化和公共空間美化,重點在道路沿線、房前屋后、游園空地等區域,引導農戶美化庭院,并精心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德文化、廉政文化、好人好事等系列主題文化墻繪,讓村寨既具“畬鄉顏值”,更顯“文明內涵”。
畬族文化墻。楊進德攝
畬族文化嘉年華。朱雨薇 攝
彰顯村寨宜業之美,產業發展促增收
嘉禾民族村以產業發展促村民和諧,緊扣“產業興旺”核心,聚焦文化、竹業、文旅三大主導產業,實現企業發展與村民致富雙贏。畬族文化“活起來”。投資40萬元打造民族大舞臺,深耕“三月三”民俗文化品牌,舉辦畬族文化旅游節,通過風情展演、文化展覽、美食制作等形式,生動傳承畬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現鄉村文明新貌,有效帶動文旅消費和村民增收,吸引游客量達3萬余人次,實現村民增收達10萬余元。竹產業“強起來”。立足竹資源優勢,投入300萬元提升三峽竹產業觀光工廠,探索“多效合一”的竹旅融合新模式。該工廠集竹筷生產參觀、品牌展示、文化交流、黨建宣傳于一體,將傳統竹產業升級為集生產、觀光、研學、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用一條竹林風景線,描繪竹業新藍圖。生態旅游“火起來”。依托“251”環帶建設,投入300萬元提質響鼓水世界景區,新建“武夷山國家公園(南入口小鎮—黃坑)歡迎您!”標識,改造12處竹屋燒烤亭、茶空間及露營地,將畬族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形成“顏值+產值+文明”協同提升的鄉村振興模式。
村規民約。鄧皓 攝
嘉禾民族村街景 黃坑鎮 供圖
塑造村寨和合之美,文化活動促和諧
嘉禾民族村在文明創建中,堅持文化傳承與治理創新并重。非遺傳承育新風。大力支持畬族歌舞、花鼓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依托傳統節日常態化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每年開展各類實踐活動20余場,不斷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移風易俗破陋習。將鄉風文明建設納入村級治理“一盤棋”,創新推行“黨員謀劃+群眾商議”模式優化村規民約,明確人居環境、紅白喜事、道德建設等具體要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老黨員宣講家風故事,青年黨員“曬”志愿風采,以身作則引導群眾抵制陳規陋習,倡樹文明風尚。文明創評激活力。積極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兒媳”評比活動,深入挖掘群眾身邊“看得見、學得到、評得上”的先進人物,并對先進典型事跡進行廣泛宣傳,用樹模范、學典型的方式,充分利用榜樣力量帶動村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
從文化傳承到環境蝶變,文明種子已在這片沃土生根發芽。面向未來,嘉禾民族村將繼續以文化人、以德潤心,讓鄉風文明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美村寨新典范。(建陽區委文明辦 黃坑鎮 黃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