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生態優美、文明宜居的華安縣城
文明風6月18日訊 近年來,華安縣深入推進文明創建工作,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取得了長足性進展。先后獲第五屆(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先進縣城”稱號和第六屆(2018-2020年度)福建省“文明縣城”稱號,新一屆創建周期以來,華安在2021、2022年度的文明縣城測評中總成績排名同系列全省第一。2025年5月,華安新獲評3個全國文明村鎮、單位,截至第七屆,全縣已有5個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成績背后,是華安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也是華安縣多年來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生動實踐。華安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在文明創建工作上持續深耕發力,傳承先鋒村整社經驗,拓展運用“對比算賬”群眾工作法,不斷改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創新“三比三算”文明創建華安路徑,統籌推動精神文明各領域建設協同發展。
華安縣舉辦“大地歡歌 土樓村晚”群眾性文藝演出活動
華安縣“北溪之聲”系列文藝演出精彩上演
比差距,算民生賬——破題城鄉文明融合
“三比三算”是華安的破題之鑰,比的是現狀差距,算的是群眾福祉。華安深入推進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加速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改建農村公路、無害化衛生廁所、實施裸房整治,看似投入大,但環境改善后帶動旅游產業和營商環境提升,這筆賬劃算。
公園廣場定期上演大型群眾性文藝活動——“北溪之聲”,精彩節目叫好又叫座,是華安這座小城豐厚精神財富的生動體現。這些精神財富是華安的根,也是華安的魂,華安組建“福小宣”小分隊、黨的二十大精神“百名宣講服務隊”“老兵宣講團”等志愿團隊,開啟了一輪輪基層文明宣講,深入各鎮村、學校開展470多場宣講,覆蓋群眾2萬余人次,娓娓地述說華安故事,也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全國文明村官畬村風景優美
全國文明村——大地村
比特色,算文化賬——點亮文明實踐星火
如今,在官畬村、大地村、坪水村等各景區內,游客流連于畬族特色文化、高山族歌舞表演、體驗民俗活動,村民直播帶貨農產品、文創產品。以前村里年輕人外流,現在靠算“文化賬”留住根,非遺成了招牌,家家戶戶依靠文旅實現了增收。
全縣建成文明實踐中心1個、文明實踐所10個、文明實踐站103個、文明實踐點52個,實現縣鎮村文明實踐全覆蓋。文明積分廣泛應用,兌換服務超40項,在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內,村民隨時隨地可憑“文明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全國文明單位——華安水電廠
近年來,華安水電廠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文明單位創建的重要內容,堅持發電與護綠并行,組織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行動,開設清潔能源科普課堂,每年定期開展環保志愿活動,讓文明從廠區延伸到社區,算出了一筆生態文化賬,生態優美的九龍江水利風景區,也成了白鷺良好的棲息地。
全國文明村——先鋒村
比長效,算未來賬——推動文明傳承生長
2023年,作為漳州唯一入選首批省級“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試點縣”和“新時代文明實踐講習班制度試行縣”的縣區,華安以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試點為契機,擬定《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試點工作三年規劃》,實施“家門口的微文明”項目,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提質增效探索出華安樣本。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仍需奮進,下一步,華安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守正創新,鞏固拓展創建成果,為譜寫新華安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力量。(華安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