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6月19日訊 6月11日18時,當G1756次高鐵在落日余暉下平穩駛入重慶西站,耄耋之年的廖某友在護送人員和志愿者的攙扶下緩緩走下站臺,望著熟悉又陌生的故鄉,廖某友不禁老淚縱橫,這條1500多公里的返鄉路,他走了整整53年,他向護送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深深地鞠躬,激動地說:“感謝你們幫我圓了50多年的返鄉夢!”
時間倒回5月中旬,建陽公安分局崇雒派出所接群眾報警,在崇雒鄉后畬村一簡易住所內,一位獨居流浪老人需要幫助,民警們迅速前往現場并將老人帶回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經警務大數據平臺及人像比對,未查詢到其有效身份信息后,護送廖某友前往建陽區救助服務中心尋求幫助。就是這次尋常的排查,卻揭開了一位耄耋老人半個多世紀的鄉愁與孤獨。
據廖某友老人片段式的回憶,他的人生布滿了風霜的印記,3歲時喪母,12歲喪父,20多歲的他跟隨同鄉,從重慶江津背井離鄉到建陽打零工謀生,自此竟53年再未踏上歸途。不識字的他,在漫長歲月里逐漸模糊了故鄉的輪廓和親人的姓名,濃重的方言發音成為他尋親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他無數次自行嘗試尋找歸家的路,卻一次次被現實阻隔。建陽區救助服務中心與區公安分局聯系重慶江津區相關部門時,得到的回應是:查無戶籍,查無此人。
為圓廖某友老人的回鄉夢,區救助服務中心另辟蹊徑,通過網絡“緣夢尋人工作站”王曙工作室進行了全國比對,終于在廣東省潮州市務工人員中發現一男子高度疑似其兄廖某春,經了解,廖某春現與其子廖某云在廣東省潮州市生活,通過微信照片辨識,廖某春認為照片中的男子疑似其弟廖某友。南平市公安局隨即通過公安部打拐數據庫進行DNA比對,結果顯示廖某友與廖某春Y染色體匹配,屬同一父系,破滅的希望終于被再次燃起。
為確定廖某友與其兄的生物學親緣關系,區救助服務中心委托福建南方司法鑒定中心為廖某友、廖某春做DNA生物學全同胞兄弟親緣關系鑒定。6月5日,福建南方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意見書顯示:依據DNA分析結果和現有資料,傾向于認為廖某友與廖某春為全同胞兄弟關系。希望的曙光終于穿透了五十三載的迷霧,照亮了老人遲暮的歸途。
很快,建陽區救助服務中心派出3名工作人員與志愿者組成護送小組,全程陪同廖某友老人回鄉。當廖某友老人的雙腳終于踏上闊別已久的故鄉土地,這場由閩渝兩地民政部門、公安及基層政府共同編織的愛心接力,為老人長達53年的漫漫歸鄉路,畫上了一個圓滿而溫暖的句號。(南平市委文明辦 建陽區委文明辦 建陽區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