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原標題:“話仙”解憂
東南網6月23日報道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楊凌怡 通訊員 鄭曉梅 陳玉師 林子越)
晚風輕拂,茶香氤氳。漳州長泰區林墩辦事處林溪村的祖厝里卻傳來爭執聲——
“當時你爹跟我家說好了,是把地借給我們,現在咋能不認呢。”
“我爹可沒說過有借地給你們。”
……
林溪村的長輩林老伯聽完擺擺手:“別急別急,都是講道理的人。村里現在也有土地登記資料,要不一起去查查,看能不能弄清楚。要是資料不清楚,再按老規矩找調解員。”
黃阿嬸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就是,你們兩家交情這么深,現在為了一塊地鬧矛盾,多不值當。”
原來,有著幾十年交情的兩家人,在老人去世后,因一塊地起了爭執。一方堅稱是對方家老人同意借地,另一方卻認為是強占耕地。
幾張方桌、幾把圓凳,幾泡濃茶的工夫里,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講道理、敘舊情,漸漸安撫了當事雙方的情緒。最終,兩家人解開了心結,握手言和。
這便是林墩人再熟悉不過的“厝邊議事”場景——鄰里圍坐,閑話家常間,民生小事迎刃而解。這場景,在林墩辦事處各個村早成了常態。它源于閩南人“泡茶話仙(閑聊)”的習慣,已成為林墩辦事處創新基層治理、化解矛盾糾紛的方法。
時光回溯至2019年,隨著石板材廠陸續關停,土地糾紛、勞資矛盾層出不窮。
“面對繁雜的矛盾糾紛,單靠公家力量難以面面俱到。有些問題我們也不適合直接介入,所以難以有效解決問題。”林墩辦事處綜治中心負責人林志杰坦言。
當時,一件發生在江都村口榕樹下的事,卻找到了化解矛盾的“金鑰匙”。那天,村民連阿姨因空調外機安裝位置與鄰居起爭執,得知情況的鄰里鄉親紛紛圍了過來。“退半尺海闊天空”“咱厝邊哪能為這點事傷和氣”……在大家的勸說下,連阿姨和鄰居漸漸都消了火。
受此啟發,“厝邊議事”應運而生。
沒有刻意組織、正襟危坐,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大膽說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你出點子我想辦法,共商對策。從鄰里矛盾到土地糾紛,從信息互通到鄉風建設,“厝邊議事”無所不談。
如今,林墩各村設立的議事點,已成為基層矛盾的“解壓閥”。2024年,通過 “厝邊議事”,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0多起,調解成功率高達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