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最早可追溯至明嘉靖八年(1529年)的“一峰書院”。學校現有學府、東海兩個校區,學府校區占地約72.1畝,東海校區占地約123畝,教職員工531人,教學班132個,在校初中生4145名,高中生2486名。
泉州第一中學以文化為基、思政為綱、環境為體、活動為翼、協同為要,積極構建起“梅石大思政”視域下的學校德育文化建設體系,全方位推進文明校園建設。學校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全國啦啦操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等榮譽稱號。
“校長杯”足球比賽
強化黨政班子建設 構建新型組織模式
“大思政”理念強調“全面育人”的工作思想,梳理和運用龐雜的育人資源,需要完善的組織制度。學校設計“先強核心、再建通道、后推內容”的建設方式,首先強化“黨的領導”這一核心,著力從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構架、制度建設、學習方式、學習資源等維度,挖掘學校獨特優勢以形成高辨識度的品牌從而向內形成認同感,形成“以文聚心,以緣聚組,以人聚業,以達聚學,以通聚力”的“梅石五聚”特色黨建品牌,有效地推進了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黨組織力量不斷強化。在“黨的領導”核心引導下,學校推進“一體化+扁平化”組織管理方式,構建高效的黨的領導渠道,“一體化”涵括有,“上下一體”促進干群融洽共同奮進、“校區一體”促進兩大校區共同發展、“學段一體”促進各個年段依法辦學、“教研一體”促進學科組內共研共進,全校“一體化、共團結、謀躍升”。
推進“大思政”新理念 創新文明創建載體
“大思政”新理念強調將立德樹人資源和文明創建資源系統化,結合“大課程觀”,泉州一中創建“梅石大思政課程”落實思想道德教育。學校建有“泉州一中思政研究中心”,并努力升級為市級研究基地。學校“梅石課程體系”在省內享有盛譽。以思政研究中心為研究力量,開發泉州一中思政課程體系和課程思政模式,融入主題教育、德育實踐、黨團活動等內容,并納入“梅石課程體系”成為主要組成體,利用課程建設中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環節,保障思想道德教育的學分、課時、機構、師資、場所,真正落實“立德”任務,同時利用課程整合和學科滲透,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真正實現“樹人”目標。
在桃花山長江支隊紀念園開展《重溫革命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思政實踐教育活動
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借力“互聯網+”新媒介 創新宣傳活動陣地
“大思政”新理念包容新技術、新事物,強調對新事物在育人工作和文明創建中的正向運用。泉州一中設立“融媒體中心”,利用新型“互聯網+”平臺拓展活動宣傳陣地,借助學校網絡、公眾號平臺、視頻號平臺,積極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推送學校教育工作和育人成果相關報道;開發學校電子宣傳欄、紙質宣傳、櫥窗、展板等硬件平臺,定期更新內容;加強“福建省最美圖書館”建設,樹立學生“閱讀”風氣;建設積極向上的宣傳和輿論環境。
擦亮校園文化品牌 發揮傳統育人優勢
藝術節文藝匯演
“大思政”理念創新又守正,強調傳統優勢在育人工作和文明創建中的發揚光大。泉州一中堅守“敦品·力學”校訓,踐行“梅筋石骨”的梅石精神,在重大紀念日、節慶日活動中,將校園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提升“梅石精神”的內涵境界;堅持辦好校運會、科技節、藝術節、讀書月、經典誦讀等師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繼續做強足球、舞蹈、啦啦操、籃球等國家級特色校建設,繼續做好人工智能、體育、書法、藝術綜合等省市級示范校工作,努力實現拳頭校園文化品牌具備國家級甚至國際級影響力。
2025年校園科技節暨校園體驗日
重視環境育人效用 精細建設校園環境
“大思政”理念強調全方位育人的同時,關注育人成效的可持續發展,對延續性強、影響力久的校園環境建設給予高度重視,通過環境切實保障學生安全、潛移默化學生思想。泉州一中做好校園安全與環境建設提升環境育人效益,深化學校“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校”和“福建省平安校園”建設,擴充專職保衛干部和保安人員隊伍,開辟專門課時保障各項安全教育,保持良好的校內安全秩序;定期維護文化、體育、科技等活動場所設施,不斷升級和美化校園環境;創設能夠“潤物無聲”地影響學生發展的育人環境。
未來,學校將繼續以“梅石大思政”為引領,將文明創建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機融合,進一步促進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泉州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