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為全面深化“大愛龍巖·愛滿杭川”精神文明品牌機制改革,上杭縣深化“紅土鑄魂”行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攬,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耕移風易俗實踐,破除陳規陋習,讓文明新風在紅土地上生根開花,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
上杭城區俯瞰圖
強化組織引領 筑牢移風易俗
上杭縣將移風易俗作為“紅土鑄魂”行動重要組成部分,聚焦“一條主線”,打響“三個品牌”,實施“六大工程”,制定并落實《上杭縣2025年持續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開展“紅土鑄魂傳薪火 文潤杭川促共富”行動實施方案》,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時,以“六革除”為抓手,組織開展抵制高價彩禮、殯葬領域專項整治行動等系列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宣傳教育活動。2025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中,才溪法庭司法助推高額彩禮治理的做法和經驗,獲得最高人民法院的認可和央視連線推介,為全國移風易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上杭縣才溪鎮法庭邀請群眾到議事站座談調研高價彩禮治理問題
創新宣傳形式 奏響移風易俗“最強音”
上杭縣深挖紅色資源,以“紅土鑄魂”行動為載體,在古田鎮等紅色沃土打造移風易俗教育陣地,通過“紅色故事宣講”“黨員帶頭示范”等形式,推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文明規范創新融入村規民約“三字經”,采用本地方言生動傳唱,讓移風易俗理念“聲”入人心。 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網站等新媒體平臺,開設移風易俗專題專欄,推送移風易俗政策解讀、典型案例、倡議書等,設計以“杭杭、川川”IP形象大使為原型,制作移風易俗主題系列小視頻、宣傳海報及相關衍生品,吸引大量群眾關注和點贊。 依托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600多支志愿服務隊,結合“公益電影進村莊”等活動,深入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深化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倡新風”等系列主題活動220場次,發放宣傳材料1萬余份,覆蓋群眾6萬余人次。
“杭杭川川”移風易俗主題系列視頻
樹立典型示范 引領移風易俗“新風尚”
上杭縣注重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落實尊崇禮遇先進典型機制,常態化開展各類先進典型評選推薦活動,目前共涌現出市級以上各類先進典型85名。 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奉獻上杭 感動瞬間”“移風易俗示范戶”“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對在移風易俗工作中表現突出、帶頭踐行文明新風的家庭和個人進行表揚獎勵,通過媒體宣傳、事跡報告會等形式廣泛宣傳,讓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積極挖掘和推廣各鄉鎮、村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成功打造古田鎮蘇家坡村和中都鎮都康村等龍巖市移風易俗十佳示范點。
服務惠民利民 厚植移風易俗“軟實力”
上杭縣深入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構建“八大平臺”,打造“千場活動惠民生”矩陣,深入開展“百千萬”志愿服務活動,在服務中培育新風。
理論宣講接地氣。“星火講師團”用客家方言講政策、用紅色故事傳思想,開展“新思想進基層”巡回宣講1600余場,為移風易俗注入思想動能。
民生服務有暖意。“素愛行動”連續1600天為露宿者配送熱餐,以潤物無聲的善行義舉,倡導互助友愛、勤儉節約新風尚。
文化惠民揚新風。將移風易俗理念巧妙地融入文藝表演、書香氛圍中,每年舉辦鄉村春晚、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紅色文藝輕騎兵下鄉巡演、非遺體驗、全民閱讀等主題活動超2000場,以文化人,讓群眾在歡樂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自覺抵制鋪張浪費、攀比跟風等陳規陋習。
共建共享聚合力。整合城區169家共建單位優勢資源,連續30年開展城區精神文明共建活動,提供愛心剪發、義診、免費縫補等各類暖心惠民便民服務,凝聚社會力量,營造團結和諧的文明氛圍。
蛟洋鎮開展“抵制高價彩禮·推進移風易俗”主題宣傳
立足新起點,上杭縣將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紅土新風”行動,全面深化移風易俗——機制保障再深化。完善移風易俗長效管理機制,將工作成效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推動責任落實。持續挖掘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中的節儉元素,打造“紅土新風”特色文化品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讓新風尚融入群眾生活。推廣“文明實踐+移風易俗”融合機制,建設數字化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紅白事辦理服務,推動移風易俗從“被動響應”向“主動踐行”轉變,讓文明之花在上杭這片紅土地上綻放得更加絢麗。(上杭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