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直指民生領域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增進民生福祉、推動民生建設指明了方向。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要讓政策善意真正轉化為群眾獲得感,需要始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民生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能讓更多民生實事可感可及。
做好民生實事要堅持問題導向。《意見》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堵點卡點痛點問題提出了務實舉措,如通過發展產業、轉移就業、提升技能、強化開發式幫扶,幫助低收入人群提能增收。而城鄉公共服務供需不平衡、民生保障碎片化、政策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等當前直面的靶心,需要加快完善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完善民生訴求動態檢測體系,建立健全“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成效清單”閉環機制,在資源分配上重點向困難群眾傾斜,實現民生服務的精準滴灌。
做好民生實事要積極主動作為。《意見》明確提出“8080”目標,對養老、普惠托育提出了新的建設要求,引導公共資源科學合理配置。面對民生建設新形勢新要求,對老齡化加深的養老服務需求增加、人口變化引發的教育資源不平衡、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不足等短板,需要強化“超前服務”思維,在完善制度上發力、在均衡資源上深化,持續深化公共服務、民生服務、社會服務的體制機制改革,通過研究更適合新就業方式的參保政策、做好不同群體的分類施策、推進各類服務的城鄉一體化等新舉措,一件件、一樁樁辦好民生實事。
做好民生實事要強化監督保障。《意見》提出了財政轉移支付、強化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加強重大民生政策跨部門統籌協調等保障措施。民生事業是財政優先支持的重點領域,要在持續加大投入的基礎上,重點支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提高基本養老保障水平、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推動教育資源擴優提質、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等關鍵領域,確保資金投入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同時,要堅持以群眾滿不滿意為標準,加大民生領域“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整治力度,暢通“線上+線下”投訴舉報渠道,確保政策措施不變味、不打折扣。
民生工作本質上是對初心的丈量,唯有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政策力度轉化為民生溫度,方能書寫新時代的"民生答卷"。(福州文明網 林景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