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6月25日訊 漳州市立足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文明城市創建核心內容和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結合本地文化資源和社會實際,構建起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立體化網絡,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新模式。
建強體系機制,加強各界協同
完善關愛保護機制。漳州市制定《漳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指標體系》《漳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任務分解方案》《漳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和成員單位職責》等系列文件,明確工作目標、任務、路徑和標準。自2021年起,漳州市建立未成年人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實現市、縣、鎮、村四級未成年人保護網全覆蓋,有力引導社會各界站在為黨育人的政治高度,以滴水穿石的耐心、春風化雨的智慧,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深化“護校安園”行動。2024年建成漳州第一所專門學校(漳州市第十六中學),為開展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場所。及時排查整改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優化校園周邊交通環境,建立起“家校警”聯動協作機制。其中,漳州市公安局龍文分局創新借助智能化手段,實施未成年人“護禾工程”,建設數據庫平臺,及時鎖定違法行為和高風險對象,及時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激活“六大保護”力量。漳州市針對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構建多層次關愛保護網絡。例如,“春蕾安全員”機制被寫入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列入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項目;創設校園“青春護航信箱”,運用“線上+線下”雙渠道主動收集在校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線索,為未成年人提供全鏈條、多渠道、無縫隙的聯動保護機制,該做法于2024年入選共青團中央全國典型案例。漳州市還建立“愛心媽媽”驛站,組織2500多名“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困境兒童,通過“三訪三清三反饋”機制,實現困境兒童精準幫扶。
呵護“身心晴空”,呵護健康成長
加強網絡治理。深入開展“凈網”“護苗”等專項行動,依法打擊網絡有害信息和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行為;組織開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10多項,深入排查各類危害和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上亂象;開設《凈網說法》《鑒真》等專題專欄,發布普法辟謠信息,引導未成年人安全、文明、綠色上網。
促進心理健康。充分發揮“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指導中心”中心掛牌在漳的優勢,聯動省、市、縣(區)三級校外輔導中心、站,構建“1+11”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陣地體系,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薌城、龍文、漳浦等三個縣區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先后入選福建省縣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示范站點,示范帶動作用顯著。此外,漳州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中小學“校外班主任”工程,覆蓋全市 12 所中小學的17011名學生。漳州市各級文明辦、教育局、衛健委等部門聯合探索建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跨系統合作機制,推進“968995”心理熱線平臺和“12355”青少年服務臺建設。漳州市還積極謀劃開展“網絡安全知識競賽”“文明上網主題演講”等活動,為全市師生及家長提供便捷、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
堅持紅色鑄魂,打造德育品牌
激活紅色資源的育人動能。作為閩南革命的重要發源地,漳州市注重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結合本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將其轉化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例如,聯動芝山紅樓、中國女排精神展示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作用,設計百余條紅色旅游線路,將紅色文化與文旅產業結合,讓未成年人在實地體驗中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又如,精心組織開展“漳州110”少年軍(警)校、紅領巾講解員、文藝科創、國防教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基地資源動起來、宣傳教育新起來,最大限度發揮紅色資源育人作用。
深耕學校少年宮品牌建設。漳州市現有鄉村學校少年宮136所,城市學校少年宮40所。各城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廣泛設立經典誦讀、戲曲、剪紙、木版年畫、武術等傳統文化社團,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的“一宮一品”專屬項目,引導未成年人傳承非遺、熱愛運動。其中,創新開展的“漳臺融合”社團項目搭建起兩岸少年文化交流橋梁?!堵犓苫ㄩ_的聲音》入選“童聲里的中國”全國少年兒童合唱活動推薦曲目。
突出學生價值觀引導塑造。各學校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融入社會實踐各方面。廣泛開展“清明祭英烈”“我與國旗合影”“開學第一課”“新時代好少年”宣傳學習活動等,精心策劃“歷屆新時代好少年回訪”宣教欄目,展現漳州青少年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截至目前,漳州市培育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2名,福建省“新時代好少年”9名,市級“新時代好少年”102名。
漳州市將繼續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育人模式,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漳州市委文明辦)